谭平:再画
Tan Ping: Pingo, Ergo Sum.
2023.12.1-2024.1.13
策展人:崔泰晚
Curator: Choi Tae Man
当代唐人艺术中央首尔空间
Tang Contemporary Art, Seoul Space
当代唐人艺术中央荣幸宣告,将于2023年12月1日下午4点在首尔空间举办艺术家谭平的最新个展“再画”。本次展览由崔泰晚(Choi Tae Man)策划,展出艺术家于1985年至2022年间创作的二十余件绘画作品。
《心智》,布面丙烯,200×200cm,2022
超过边界
2021年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央举办的谭平个展的标题是“绘画是什么1984-2021”。延续这个既实质论又具有挑衅性的问题,也暗示了以“界|限”为主题的2022年喷鼻香港回顾展,这是谭平追求的艺术,同时也是关于超过界线的提问。在“绘画是什么1984-2021”展览之际,谭平接管采访时表示:“我画了四十年了,但还未完成。”
“艺术该当是进行时,我每时每刻都以未完成的心态在进行创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会时时刻刻地期待着在一个特定的韶光、空间、还有场域,与我相遇,又立时分离,再重新开始。有点像生命的终点与出发点,去世与生,悲哀与快乐,失落望与希望,过去与未来,在聚合与分离的瞬间,实现永恒。这便是艺术,这便是绘画。”
《悲剧的出身》,布面丙烯,160×200cm,2022
而相较于探求答案,提问才更触及艺术的特色及其可能性。从2023年2月厦门市TCCA红顶当代艺术中央举办的“侯莹×谭平”双人展中就可以看出谭平的这种开放性。中国后当代舞蹈的先驱侯莹和中国抽象绘画开拓者谭平通过互助,磋商行为艺术和造型艺术在同一个空间中呈现的实验性展示。在此展中,谭平展示了用长笔在墙上绘画的行为艺术。用墨自由的画纸与其说是挂在墙上的,不如说是靠在墙上的。由此,画既是空间的一部分,又是空间其本身。随性的笔触创造出的自由的绘画与舞者的舞蹈相领悟,使得绘画视觉艺术向人体艺术和演出艺术扩展。在此作品中,谭平的绘画天下特有的超过界线的自由精神再次闪耀。实际上,谭平的创作并不局限于版画、绘画、设计、演出、装置等特定的方法或载体,早已超过了界线。这种基于对多学科的兴趣创造的多元化源于事先不规定艺术观点的“非预设性”。为了理解这些理念,有必要先理解他的学习背景和活动领域。
《折叠的的诺亚方舟》,布面丙烯,160×200cm,2022
从形象到表现
谭平1960年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父亲是西席,母亲是妇产科年夜夫。1980年进入中心美术学院版画系,1984年的毕业作品受到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的影响,制作了铜版画《矿工》系列作品。从捕捉藏族公民和地方景致,包含乡土感情的暗色风景画,及研究马蒂斯和马列维奇,他的早期作品展示了不断探求自我风格的过程。进而,毕业后到母校中心美术学院讲课时制作的《黑海》和《长城》系列作品中呈现出了玄学的绘画特色。他还从蒙德里安、康定斯基、赵无极等人的作品中学习了抽象的基本事理和方法,并通过传统的版画和绘画办法表现出对抽象绘画的执着。
《无题》,布面油画,50×50cm,1985
1989年,他得到德国文化艺术互换奖学金(DAAD),考入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向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卡尔·霍斯特·霍迪克(Karl Horst Hoedicke)教授学习,这使得谭平的作品经历了一次新变革。他学的是自由绘画,这里拥有着崇尚利用各种媒介进行个人表达的氛围,随着他对新表现主义的兴趣,他的作品也迸发出了新表现主义特有的原始力量。只是新表现主义的期间是短暂的。意识到叙事会限定具象绘画中色彩和形式的问题,他于1993年考试测验了名为“韶光”的装置作品,并更多关注的是观点而不再是形象。这幅作品紧张是黑白绘画,仅利用了墨色线条,从视觉上让人遐想到禅宗画,呈现了沉默比雄辩更能引起共鸣的表现力。在此期间,他不仅通过考试测验新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和几何抽象来寻求方向,而且还对几何抽象和观点物体作为个人情绪的表达办法进行了研究。1994年在柏林艺术大学得到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后,谭平于秋季返国并在中心美术学院任教,基于艺术的探索精神投身于中心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开设。而对设计造型事理的关注,不仅影响了他在1997年采取模数事理的《20 × 20》系列作品的制作,也成为与同行艺术家们建立四方事情室的原动力。2002年,中心美术学院设立设计学院,谭平出任院长。他创造,就像把一块块砖头堆起来完成的建筑一样,版画的传统创作也是过程创造结果,这不仅与建筑相似,而且也与设计的事理符合。
《灵魂》,布面丙烯,95×100cm,1990
2000年代初期,值得关注的是谭平的作品虽然回归到了木版画,但不为再现工具,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构成上,表现出线的自由性。这种特色在同一期间的绘画中同样可以被创造。用木炭自由地画线或画圆的作品让人遐想到书法。特殊是色彩抽象和线条相结合的作品方向于东西方文化的领悟。在此之后,他的绘画与重视过程的版画不同,形成了比形态更通亮、更豁达的色彩重叠和写意笔触线条相折衷的行为之场。从此,画面是主不雅观情绪与瞬间的即兴创作的交汇处,摆脱了对和谐、秩序和完全感的痴迷。以是他称这些作品为未完成的作品。不完全不应该被理解为尚未绘制的,它是一个可以接管多种阐明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领域。
从风格上看,他的作品让人想起抽象表现主义或非定形抽象,但根据谭平独特的造型措辞,他的作品不以特定的叙事为目标,自然不会陷入强调艺术自主性而抛弃内容的形式主义。例如,2004年父亲的肝癌诊断和2007年的手术等痛楚的经历对他的作品也产生了影响。当时年夜夫切开从父亲自上摘除的肿瘤给他看,他亲眼目睹了像黑鲨鱼卵一样的癌细胞,这段经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交代。像细胞状的圆圈散布在画面各处的作品,反响了作者对去世亡和治愈这两个相互冲突的天下的思考。2008年制作的赤色作品《裂变2号》让人遐想到塌陷的红细胞或血小板凝集的状态。这可以说是在生与去世的境界中感想熏染到的内心的痛楚而通过分裂的形态表现出来的。
《裂变2号》,布面丙烯,200×300cm,2008
直觉即表现
艺术作品表现艺术家的内心及社会履历。艺术家的个人情绪、想法、信念、创意通过形态和色彩可以被直不雅观地表现出来。直觉是指直接、立即的理解或识别,或无需进一步思考或推理即可立即理解的智力能力。直不雅观即是谭平绘画的原动力之一,与其再现事物的外表或追求阐述性的形象,不如将直不雅观作为在画面中使得线、色、形态更自主生动的空间。例如,《抓不住》《剪不断》《烦闷》《浮游》《心智》《舆图上的游戏》等作品中突出偶发性和随性的画面都是心灵通过身体表现出来的结果。
他的作品承载着他的情绪。画面充满意见意义色彩的同时,让你在形态、颜色、线条重迭、交叉的空间里进行思虑的缘故原由也在于此。相反,考虑到这些作品是在疫情期间创作的,将色彩连接起来的线也可以被看作是想要连接但为了“保持社会间隔”而被割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志表现。
《舆图上的游戏》,布面丙烯,200×200cm,2022
然而他没有通过作品说服不雅观众,而是打开了作品本身产生意义的可能性。为此,在表现色彩的比拟、色彩方面的分割、有节奏的线条的动作时,不进行意图和打算、结果的预测,而是交给自己的直不雅观。在创作的瞬间,直不雅观发展为表现。当然,“直觉即表现”是意大利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内代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的名言。然而,不管克罗齐的学说如何,对付谭平而言,直觉比其他任何智力能力都要优先,他关心事物的两种不雅观点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表现完备不同的整体。直觉使他的作品豁达、变革灵巧,虽未完成,但又能让人期待下一阶段的力量。
从谭平身上还可以创造另一个特色:“极狠烈的绘画”。对绘画的坚持也是其存在的缘故原由。对此,他表示“这是本能的希望”。从“画它”,“画我”到“我画”,谭平说“画画是我的常态”。我溘然想起笛卡尔(René 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这句格言恰好可以运用到谭平身上:“我画,故我存在(Pingo, ergo sum)”。这既是绘画的日常,又是始终持续着的。
(文/崔泰晚 翻译/金红艳)
《无题》,布面丙烯,200×160cm,2017
“谭平个展:绘画是什么1984-2021”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央,北京,2021
双个展“侯莹x谭平”现场,TCCA红顶当代艺术中央,厦门,2023
个展“2020:谭平场域创作”现场,雅昌艺术中央美术馆,深圳,2020
个展“双重奏:谭平回顾展”现场,余德耀美术馆,上海,2019
谭平个展“……”,元典美术馆,北京,2017
“白墙操持”创作现场,上海油雕院美术馆,上海,2016
场域绘画“山外有山-当代艺术的重逢”现场,瑞士海姆豪森美术馆,苏黎世,2016
谭平与瑞士艺术家卡斯特利对话展“东方抽象与西方具象”现场,中国美术馆,北京,2015
个展“彳亍”现场,偏锋新艺术空间,北京,2014
个展“1劃”现场,中国美术馆,北京,2012
(来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央)
关于策展人
崔泰晚(Choi Tae Man),生于1962年,本科毕业于首尔国立大学艺术学院,于首尔国立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艺术理论专业,获东国大学得艺术史博士学位。
自1984年以来,他一贯生动于艺术评论领域,揭橥大量的评论文章和学术论文。他曾任韩国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国立首尔科学技能大学助理教授,目前在韩国国民大学艺术学院任教授。
作为独立策展人,他多次组织策划主要展览,作为艺术总监筹办2004年釜山双年展、2009年梨花国际雕塑漫谈会、2010年梨花国际雕塑漫谈会以及2014年昌原雕塑双年展。2017年至2018年,他作为实行主任筹办釜山双年展。
他曾担当韩国艺术理论协会和韩国现当代美术史学会会长,曾任国民大学艺术学院系主任。他多次出版著作,包括《韩国当代雕塑史研究》《艺术与社会互换》《艺术与革命》以及《艺术与城市》等。
艺术家简介
谭平,1984年毕业于中心美术学院,80年代末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英国金斯顿大学名誉博士。曾任中心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心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中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