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产科”的呼声背后,是“二胎政策”履行后的第 7 年,中国的分娩量减少了近 1000 万,产科科室和产科年夜夫不断被系统挤压,无处可逃。
段涛的微博有上千条留言,很多人在这里表达着有身生子过程中的痛楚和对过度医疗的不满,“先把产妇当个人吧,没指标就不给剖腹产,还禁止喂奶粉,自己的身体都不能自己做主。”也有人认为段涛是在鼓励生养,“产科的崩溃与我有什么关系?我的生活如果有了孩子就会崩溃。”
我们与段涛教授进行了互换,以下是他的部分讲述:
前段韶光,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些产科主任们开会,让我讲讲产科转型的事情。在会上,一位有二十多年履历的产科主任说着说着就哭了,她说她们医院的产科最近关闭了。医院正在重新装修,院长对产科一贯不满意,趁着装修的机会,产科就关闭了,全体科室都没了。
产科关闭后,这些只会做产科的人该怎么办呢?
实在,产科的困境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从去年开始,我和许多产科主任开会时,大家都唉声叹气。2016 年的分娩量为 1786 万,而去年公开宣布的分娩量为 902 万,减少了近 1000 万。
疫情结束后,生养潮并没有涌现,龙年到了,生养潮也没有到来。和生肖属相比较,年轻人更相信星座。纯挚的龙年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增量。
这两年,我在与许多产科主任互换时,大家都有一个普遍的困惑,产科在医院中越来越成为“老少边穷”的科室,不受重视,不受待见,事情辛劳,报酬低,留不住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付产科年夜夫来说,这是一个别系性的困境。
在这种情形下,产科年夜夫的转型非常困难,大家都在紧缩,产科年夜夫越来越不被须要。虽然目前还没有影响到正常的产科医疗,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产科的关停会导致产妇的就医半径明显增加,就医变得越来越未便利。
“救救产科”的文章发布后,很多人认为我在鼓励生养。
我不是在鼓励生养,我是对产科已经跌至冰点感到酸心,我不想等我们陷入冰窟窿深处时,才想起去办理问题,那时就太晚了。
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了产科,没有人乐意当产科年夜夫,谁来为我们接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