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美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6月8日-13日在北京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一系列古代名品佳器荟萃。
六大专场涵盖瓷器、佛教艺术品、铜器、漆器、古典家具、玉器、明清紫砂佳构、文房杂项及织绣等各大门类,诚邀四海藏友届时相会,共襄博美春季拍卖盛世!

本期聚焦「璀夜集—主要器物专场」的精彩拍品,邀众藏友共赏品级优胜的器物之美。

北京博美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 / Preview

古董珍玩佛教艺术臻品亮相北京博美2024春拍璀夜集选萃

6月08-11日 9:30-20:00

拍卖/ Auctions

6月12-13日

拍卖场越日程

6月12日

《经纬精髓—古代织绣专场》13:00

《乾坤髹饰—古代漆器专场》15:00

《闲事与雅器》16:00

《璀夜集—主要器物专场》19:00

《涤壶澄心—明清紫砂佳构专场》20:00

6月13日

《尚古存珍—古董珍玩专场》12:30

Lot.801

明 铜错金银辟邪镇纸

Long: 6.5cm Height: 5.3cm Weight: 618g

估价:RMB 60,000~100,000

解释:器作瑞兽形,铜质,作伏卧仰首嘶鸣状,其头生双角,宽额宽吻,突眼阔鼻,阔口大张,列齿尽露,短壮颈,身形肥硕,四肢低伏,两肩生有双翼,长尾如豹内卷于腹下,体表以错金银手腕表现双角、双目、双翼及火焰纹。
在通体黝黑的氧化皮壳中,体表错金银部位被衬托的十分能干。
辟邪是我国汉代极为常见的瑞兽造型之一,具有镇邪去恶的神奇法力,相传辟邪涌现可保一方安然,是人们心目之中祥瑞神兽。

参阅:中国嘉德,2013年05月11日,编号 4238,“明早期 铜鎏金辟邪纸镇”,成交价 :RMB 460,000(图801-1)

图801-1

Lot.802

明 铜狮纸镇

Height: 7.5cm Weight: 573g

估价:RMB 200,000~300,000

解释:器作双狮形,以精铜为材熔铸錾刻而成。
整体由一大一小两只狮子组成。
个中大者作蹲坐嘶鸣状,其高额凸吻,粗眉赤目。
在其右后肢膝上,一只小狮子攀附其上,身形较小,憨态可掬。

“太师少师”是我国古代帝王之师和太子之师之简称,是辅佐帝王和教导太子的导师。
在我国明清期间,常以谐音表达美好意愿。
此件“太狮少狮”纸镇即是以“狮”谐“师”,以表达青云直上功名显赫、位极人臣之意。
其包浆蕴藉浑实,具有明代范例金作写实生动之工艺特点。
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收藏代价。

参阅:水松石山房旧藏,“明或较早 鎏金青铜坐狮纸镇”。
(图802-1)

图802-1

Lot.805

明 铜鎏金白泽摆件

Long: 20cm Net Height: 12cm

Total Height: 17.5cm Weight: 1254g

估价:RMB 200,000~400,000

解释:其作卧狮状,以铜为材经熔铸錾刻鎏金而成。
其通体錾有鳞片,脊生通鳍,肩生烈炎火火,长尾如帚,躬身俯卧,神色安宁祥和,作举首平视不雅观望状,由此可见其应为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白泽。

《宋书·符瑞志》记载:“泽兽,黄帝时巡守,至于东滨,泽兽出,能言,达知万物之精,以戒于民,为时除害。
贤君明德幽远则来。
”说黄帝有一次巡狩到东海海滨,泽兽涌现,能说话,通达知晓万物之情理,用以告诫百姓,为当时社会除害。
贤良君主圣明德行幽深就会来临。
因此,白泽的造型一贯深受历代天子的喜好,在明清期间,在皇家宫廷殿堂之上常常有白泽造型陈设。

明代制墨大家方于鲁在《方氏墨谱》第一卷-国宝中有记载了一方国宝级的墨,其上所绘的神兽形象与本品险些一摸一样,可做参考。
(图805-1)

参阅:《Arts from the Scholar’s Studio》,喷鼻香港东方陶瓷学会,1986-2011年第2版,P215,图194(图805-2)

图805-1

图805-2

Lot.806

乾隆 铜马摆件(带座)

43×23.5×23cm G:7925g

估价:RMB 500,000~800,000

解释:摆件为三匹马,均铜质,以精铜熔铸模范錾刻而成。
均立姿。
下承红木座托。
马是我国古代军需物资,非武官将士或重臣不得利用,固有“文官坐轿,武官骑马”之说。
在清代,统治阶层均出身东北边陲,素以马匹为紧张坐骑和战力,故而对马匹具有天生亲情般的深厚感情。

此组铜马雕塑造型写实写真,深刻的再现了骏马家庭之间的亲情,以马比喻人间挚爱。
可谓难得。
应是清代某位老臣处于对家乡的眷顾和怀念,将其置于案头,昼夜摩挲。
为清代文房铜马之佳构。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新00154212,“郎世宁八骏图卷”(图806-1)

图806-1

Lot.810

清乾隆 铜浮雕番莲局部鎏金加彩镜连原配宫廷式座

Total Height: 65cm 镜 Diam: 37cm Weight: 3182g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解释:镜铜质,圆形,薄体。
整体由铜镜和镜座两部分组成。
个中,铜镜正面立唇凸缘,镜面光洁亮丽,清可鉴人。
镜背亦作凸缘,背面以中心镜钮为中央,呈“十”字形,铸饰西番莲纹。
镜钮平面铸有“乾隆年制”楷书阳文四字款。
鎏金亮丽。
余地西番莲纹呈四方联络构,局部鎏金并施以加彩。

西番莲略微突出,妖娆多姿,生趣盎然,全体画面布局丰满,极富西洋装饰意味。
镜座以紫檀镂雕而成,其以中线为轴旁边对称,呈对称式布局。
西番莲是我国清代中期乾隆年间宫廷紫檀家具常用范例纹饰。
西番莲盛产于加勒比地区,是十八世纪西方建筑、家具装饰紧张纹样。

自清代乾隆年间,沿海口岸初开,泰西文化及装饰纹样传至中原,受到清代宫廷青睐。
并将西番莲纹饰广泛运用于园林建筑、家具、玉器及景泰蓝等载体之上,形成了清代中期范例装饰时期特点。
总览此镜,既包含泰西纹饰之精华,又富有传统功用和局部纹饰,为范例清代乾隆年制佳构铜镜,或为宫廷内眷案上整装理容之保重。

参阅:

1.中贸圣佳,2018年11月24日,编号3081,“清 大清乾隆甲辰年八棱铜镜”,成交价:RMB5,750,000(图810-1)

2.北京博美2023年7月7日,编号926,“清乾隆“乾隆年制”款铜仿古海八怪方镜”,成交价:RMB1,050,000(图810-2)

图810-1

图810-2

Lot.814

清乾隆 铜龙凤纹朝冠耳三足熏炉

Height: 35cm Weight: 20.1kg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

估价:RMB 700,000~1,000,000

解释:此熏炉铜质,整体由炉盖和炉身两部分组成。
体量硕大。
其盖作拱顶镂空式,凸唇,盖顶中心铸设蹲龙钮,余地以镂空铸造工艺铸饰龙凤纹。
画面内容丰富,装饰繁缛。
炉身作圆口凸唇,唇外壁高下凸饰双弦纹。
深束颈,丰肩。
肩两侧铸饰双朝冠耳。
双耳呈板体“S”形,中有长方形开孔,造型雄武。

参阅:中贸圣佳,2021年7月7日,编号0764,“清乾隆 快意朝冠耳炉”,成交价:RMB1,610,000(图814-1)

图814-1

Lot.815

凌晨期 铜龙钮寿字纹龙耳熏炉

原盖原座

Height: 45cm Weight: 14.3kg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来源:杨炳祯师长西席旧藏

出版:《金玉青烟》杨炳祯师长西席珍藏明清铜炉-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P264,编号212

解释:此件龙纹寿字炉造型高大,熔铸规整,整体集熔铸、镂錾、嵌装为一体,通体纹饰布局繁缛,整体造型富丽堂皇。
尤其龙造型威武雄壮,与清代早期诸多宫廷造型风格同等,而通体的“寿”字也与清宫多见的寿字造型相若。
可见,此炉不仅出自凌晨到期宫廷金作之内,还具有一种分外期间的祝寿含义。
其通体包浆隐若,气息冷峻,品相完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熏炉中极品。

Lot.816

清乾隆 铜夔龙纹鼎式炉

34.2×26.5×49cm Weight: 43.5kg

款识:“天一”楷书款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解释:炉铜质,整体由炉盖和炉身两部分组成。
方体立身,体量硕大。
其盖作长方形逯顶式,作凸唇,盖顶中心铸设覆钵式盖钮,钮体表面铸饰夔凤纹,钮座作覆瓣莲花状。
盖面铸剔錾刻两组“双龙捧寿”纹,纹饰精整,剔刻爽利,龙体表面细部錾刻精到。

自宋代金石学兴起往后,我国历代均有仿制商周秦汉上古铜器之风,并一贯延续至清末。
此件方体铜炉当是仿自战国期间方鼎造型,其造型端庄肃穆,铜材纯粹,熔铸饱满流畅,为求得壁厚如一,还在内外模范之间加装垫片,清晰可见,颇具清代壮盛期间不吝工时、不吝其材的金作工艺特点。
其品相完全,精光闪耀,无处不彰显其清中期壮盛期间宫廷豪迈风范。

参阅:北京东正,2011年6月5日,编号0415,“清乾隆 铜夔龙纹方鼎”,成交价:RMB3,680,000

Lot.818

明 铜错金银狮首敦

Diam: 14.6cm Height: 22.8cm Weight: 4513g

估价:RMB 1,000,000~1,800,000

解释:器大致做球形,以青铜为材熔铸错金而成。
整体分为盖身两部分,口缘处设有企口,可盖合。
敦是我国春秋战国期间的食器之一,其基本造型是由两个半球形器组成,高下均设有三足,两者可盖合一体利用,也可分开仰置利用。
造型十分特殊。
《周礼》中簋敦不分,宋代称敦为鼎,至清代始有学者将敦单独分出。

错金银工艺是我国古代金属装饰的精工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期间的青铜器上,其手腕以青铜为基地,以金银线材或片材为装饰材料,在青铜器物上嵌饰出精美华美的图案效果。
有的还嵌饰有宝石、绿松石、红宝石等,显得极为绚丽华贵。
此器体表所饰的许多纹饰形状如耳,为西周期间青铜器装饰的常见代表纹饰。
在现今所见的馆藏青铜器上均可见到。
范例的如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商代兽面纹大甗、西周早期的堇临簋等商周铜器上均可见到。

此器造型雄浑威武,以大块面的浮雕手腕铸饰云芝纹,辅以错金嵌饰,使得全体器物金彩熠熠,绮丽生辉,其线条俊朗挺立,金光银彩交相照映,使整器显得富丽堂皇、崇高大方,表示出战国期间错金工艺的高超水准,具有西周期间范例风格特点,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代价。

参阅:《西清古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二十八卷,P340,“周 狮首敦”(图818-1)

图818-1

Lot.834

明 周柱风格紫檀嵌百宝荔枝纹喷鼻香盒

Diam: 8cm Height: 4.5cm

估价:RMB 500,000~800,000

解释:器作小盒形,以紫檀为材经刳挖旋制嵌饰而成。
整体由盒盖和合身两部分组成。
个中,盒盖以紫檀整木旋制,作浅凸平顶。
顶面以玛瑙、象牙、螺钿、朱砂、青金石、碧玉等八宝材料雕琢嵌饰以“荔枝图”。
迄今为止,在浩瀚清宫旧址、国家馆院和民间仍存有大量以紫檀唯材加工制作的各种生活用具、器物座托和文房摆件等等,深受藏家青睐。

在制作工艺上,不仅有各种浮雕、线刻、锼镂、嵌装等雕刻工艺手腕,还有诸如嵌饰银丝、八宝等装饰工艺,手腕多样,极大的丰富了清代壮盛期间紫檀加工装饰工艺的内容、形式和内涵。
而个中尤以嵌饰螺钿和八宝最具特点。
此件小盒造型饱满周正,端庄素雅,盖面以螺钿、青金石、碧玉,虬角、玛瑙等多种材料嵌饰的“荔枝图”色彩艳丽,和紫檀盒形成色彩上的强烈比拟,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
足以印证了清代乾隆期间清宫内府木作宫廷特点。
其造型完全,包浆憨实,嵌饰完全牢固,是迄今所见请乾隆期间紫檀嵌饰百宝器皿中的经典之作。

参阅:

1.喷鼻香港苏富比,2016年6月2日,编号0042,“明末至清初 法周柱制紫檀嵌宝荔枝图盖盒”,成交价:RMB2,882,720(图834-1)

2.喷鼻香港苏富比,2018年5月31日,编号0007,“明嘉靖 传周柱制黄花梨嵌宝荔枝图倭角长方盘”,成交价:RMB1,522,500(图834-2)

3.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 周柱款百宝嵌圆盒”(图834-3)

图834-1

图834-2

图834-3

Lot.835

清乾隆 紫檀嵌百宝春字宝盒

Diam: 23.5cm Height: 14.5cm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记录:中贸圣佳,2015年11月23日,编号1004,“清 紫檀嵌百宝春寿宝盒”,成交价:RMB1,725,000

解释:此喷鼻香盒为紫檀木制,材质坚密,木色深沈古朴,包浆柔润而有光泽。
整体一木整挖,呈扁圆形,形制端正古雅,盒盖拱起。
边缘相交处起灯草线,盒身口沿一圈打凹,器身弧壁向下渐收,底圈足。
盒身通体错银,再以螺钿、琥珀、虬觖、玛瑙等百宝嵌装饰。

器盖上方以螺钿镶嵌一“春”字,字体硕大,字起边,内刻六边菱花锦地,正中再套嵌圆形百宝寿星,端坐个中。
春字下方错银丝,作花篮状,花篮主体百宝镶嵌,内有快意、钱串、宝珠等物。
春字旁边各镶嵌一龙,回顾而望。
春字外层套以错银错铜描述海水纹和花卉锦地,开四面海棠形窗,器身亦如器盖装饰。
开窗百宝嵌,内有老者,高士,童子,山水树木等,皆为文人之间的互换活动,生趣盎然,应为盛放文房用具所用。
此盒用工非凡,繁芜至极,可推之非一样平常人家所用之物。
收藏代价颇高。

参阅:

1.李久芳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清代漆器》,上海科学技能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喷鼻香港),2006年,第88页

2.《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3》,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20页

3.《错金镂采——法国皮埃尔·梅西耶暨外洋珍藏掐丝珐琅器特展》,北京,2011年,图052

Lot.824

明 铜胡人献寿喷鼻香薰一对

1#:Height:42cm;Weight: 8.3kg

2#:Height:41.5cm;Weight: 8kg

估价:RMB 400,000-700,000

解释:此组拍品一组两件,均为铜质,为一对“胡人献宝”喷鼻香薰。
整体由两个胡人和两个狮子插装组合而成。
此对喷鼻香薰分体铸造,胡人狮子各成一体,在狮子背部,开有圆形打孔,既可置放喷鼻香料点燃散烟,又可与胡人嵌装合为一体。
燃喷鼻香烟云可由狮嘴散逸,可谓构思风雅,设计匠心,且均为原件,成对保存,极难堪得。

“胡人献宝”最早应源于西汉打通西域,有西域胡人沿丝路东行进贡中原。
至唐代,又逢盛世,西域丝路商队更是相继而来,前往长安大都献宝。
胡人献宝为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昌盛、万邦来朝的现实反应,寓意国力壮大、天下太平。
此对胡人献宝喷鼻香薰以青狮空腹为炉,胡人献宝为盖,设计制作均为上乘佳作,尤通体呈相黝黑如漆,包浆亮丽如缎,明显系明代壮盛期间铸造佳品,足见其非凡地位,非皇家御用不可。

参阅:中国嘉德,2018年11月20日,编号4490,“明早期 宫廷胡人戏狮喷鼻香熏”,成交价:RMB3,795,000(图824-1)

图824-1

Lot.825

明 石叟款铜嵌银丝持经不雅观音坐像

Height:20.6cm Weight: 1525g

款识:“石叟”二字篆书款

估价:RMB 500,000-800,000

解释:此相以精铜为材,半跌迦跣足坐于地。
盘发成髻,发丝周详,正中饰灵芝云发饰,并一发簪,面颊丰腴,眉间白毫嵌银,鼻如悬胆,脸庞秀美,双目低晗,目光下敛,神态安详,嫣然含笑,眉宇间流露出恬淡宁静、持重闲雅的神态。
背部错银隶篆体“石叟”二字。

石叟,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著名的冶炼专家和艺术雕塑大师,善铸造纯铜器,其冶炼、雕塑之佛像、文房案器技艺轶群绝代。
故宫博物院有清宫旧藏一件明代铜嵌银丝石叟款不雅观音像与本品题材相同,风格相仿,可资比拟赏鉴。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编号故00000332,“明 石叟款铜嵌银丝不雅观音菩萨坐像”(图825-1)

2.北京保利,2020年10月19日,编号5095,“明 石叟制铜错银丝不雅观音坐像”,成交价:RMB2,817,500(图825-2)

图825-1

图825-2

Lot.826

明 石叟款铜嵌银丝不雅观音立像

Net Height:39cm Weight: 5255g

款识:“石叟”二字篆书款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解释:此造像精铜而制,立于紫檀座上,头戴巾帼,高髻细发整束,发丝刻画细腻,面形饱满丰润,其间月眉详目,眉间白毫以红宝石镶嵌,修鼻小口,低首垂目,神韵持重慈祥。
身着天衣长裙,胸前配嵌银璎珞,下身着长裙,衣纹自然洒脱,姿态端庄闲雅。
衣襟,袖口,裙摆以嵌银丝云纹、卷草纹为装饰,纹饰流畅,细致入微。
脚踩海水纹底座,似飘于海上,风拂衣摆,临风而立。

不雅观音盛行於五代及北宋期间,在敦煌石窟所创造的绢画即可作为最佳佐证。
石叟是明代晚期以为佛教造像铸造大师。
所制铜嵌银丝器物极为风雅,尤其雕塑类作品与德化瓷塑有非常近似的艺术措辞,与德化瓷塑大师何朝宗的造型艺术可称并美比肩,对后世影响深远,直至近代仍有属“石叟”款的嵌银丝器物仿制。
附紫檀云纹底座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编号故00000048,“明 石叟款铜嵌银丝不雅观音菩萨立像”(图826-1)

图826-1

Lot.827

元 元大都风格鎏金嵌宝绿度母

Height:19cm Weight: 1715g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记录:北京瀚海,2017年春拍梵韵西来—佛造像艺术专场封面,lot1827

出版:《收藏与投资》,南方出版社,2016年封二图及P3(图827-1、图827-2、图827-3)

解释:造型以铜为材,经熔铸錾刻嵌饰而成。
呈三弯体坐姿。
通体鎏金,局部嵌饰绿松石。
为我国藏传绿度母坐像。
其高梳发髻,头戴宝冠,头微右倾,直挺的鼻尖下,唇角上扬,面部饱满丰润,笑意盈盈,神色温和静美。
其双耳垂圆形花珰,颈挂珠宝璎珞,上身袒露,通身佩戴璎珞、钏镯,并以绿松石嵌饰。

元代大都风格宫廷造像以其稀缺性、受到尼泊尔、西藏影响的分外文化特色,以及与其后明代永乐宣德风格造像的传承关系,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藏家的重视。
本尊的开脸、肢体,以及自头冠以下、璎珞、臂钏的装饰模式,以及脸部泥金、通身鎏金工艺,皆反响元大都宫廷造像的特点,不论从艺术性抑历史性来说,代价不言而喻。

图827-1

图827-2

图827-3

Lot.828

12世纪 帕拉期间 铜嵌银绿度母坐像

Height:10.6cm Weight: 259g

估价:RMB 500,000-700,000

解释:此尊造像铜质精纯,铸模精细细腻,菩萨形象规整标准,面相俊朗持重,肌肉显得坚硬紧实,充满着一种紧张感,花叶,衣带迁移转变交迭,线条清晰流畅,保存无缺。
衣饰及台座更具装饰性,显是一件帕拉王朝造像风格。

参阅:中国嘉德,2016年11月12日,编号3094,“帕拉11世纪 合金铜清闲不雅观音像”,成交价:RMB4,945,000(图828-1)

图828-1

Lot.829

12世纪 银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

Height:10.2cm Weight: 358g

估价:RMB 600,000-900,000

解释:佛像以银为材熔铸鎏金而成。
呈坐姿。
其头生螺发,发髻高耸,宽额,双耳垂肩,低眉晗目,鼻梁挺俊,小口丰唇,五官比例平均,眉间白毫可见,面孔丰腴饱满,神色祥和静穆,一副慈悲为怀善渡众生样子容貌。
其身着披肩式法衣,下身着长裙,袒露双足全跏趺端坐于地,左手禅定印,右手当胸结说法印,臂膀圆润,腰身挺立,身形伟岸健硕,衣物贴身下垂,衣褶皱纹轻松自然。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以来,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除部分特色保留印度原有造型特色外,也融入一些中原文化特色,成为我国汉族佛教文化中的经典造型。
此尊释迦牟尼坐像五官精细俊美,脸庞宁静安祥,就具有明显汉文化特色。
本作当为十二世纪佛祖造像的典范之作,从此造像材质的宝贵程度,也可反响出当时的统治者对该件作品的重视程度之高。

Lot.830

明早期 铜鎏金孔子燕居像

Height:47cm Weight: 20.75kg

估价:RMB 2,200,000-3,500,000

解释:尊像黄铜所铸,体量巨硕,采写生模样形状塑造,风格端沉而健,深具雕塑造型美感。
孔子束发,裹敷帕头,发带轻垂至两肩,此为春秋期间文仕经典头饰。
造像虽为坐姿,却仍气宇轩昂,难挡仁学之宗,显现出孔子贤人形象,为众人所景仰。

纵不雅观各大主要收藏机构,可见不少孔役夫画像、石画及拓本,造像之例极为罕见。
个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张孔子画像,现存曲阜孔庙,传为唐人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的清代刻石(图830-1),个中的孔子形象雍穆端严,身形伟岸,佩剑而立,其上有赞词云:“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其刻划与本造像形神俱似,此画像亦为众人摹绘之范本。

图830-1

明代中期中原地区造像盛极一时,释道两家造像存世较多,儒家造像相对较少,此期间造像人物面部刻划极为写实,人物衣饰流畅,与同期间所遗存水陆画相对照,都是研究当时时期特色的主要依据,极具收藏代价。

明代佚名《孔子燕居像》现藏曲阜孔子博物馆(图830-2),为国家一级文物,绢本设色,表现孔子退朝而处时的神态,画中孔子形像似借鉴自传为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但神色刻画更为鲜活生动。

图830-2

亦可参考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孔子行教像》设色纸本,售于北京保利2020年10月18日,编号3919(图830-3)。

图830-3

此尊孔子造像整体塑造手腕纯熟,权衡合度,无论在面部五官、衣饰着装等细节刻划,还是对描述、神态把控,均游刃有余,写实兼写神,彰显出雅卓艺术氛围,其通体鎏金,后继漆金,传承养活年份既久,局部金水脱落,显露朱赤色底漆,斑驳氤氲有如云霞,令人遐思其悠悠岁月里,沐浴喷鼻香火熏染之辉煌历史。

Lot.831

明 铜鎏金药师佛坐像

Net Height:50cm;Total Height:66.5cm;

Net Weight: 23.3g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解释:佛像为药师佛,以铜为材经熔铸錾刻鎏金而成,呈坐姿。
整体由坐像和莲花座托两部分组成。
其头梳高螺髻,宝珠顶严,宽额丰颐,弯眉长目,面相周遭丰润,额间见白毫,双耳垂肩,神态祥和,似在俯察着芸芸众生。
药师佛的“药”个中之一意思是医民气,离循环。
药师佛于过去久远劫修梵行,在电光如来住世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身相端正,资具丰饶,离诸横难等,并导入解脱,而以愿满故而成佛,住净琉璃天下,其国土庄严与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差别。

此尊药师佛不论面相抑或衣饰均为汉地造像造型装饰特色,且极为是看重衣褶细部的刻画传统,颇具明永乐朝宫廷造像的艺术风格。
佛像整体造型端庄幽美,身躯比例合理平均,熔铸錾刻鎏金工艺博识,保存完全。
皆表示了高超的佛教艺术和工艺特点,为明代中原地区汉传佛教造像的经典作品。

参阅:

1.北京保利,2014年6月5日,编号7390,“元-明初 药师佛”,成交价:RMB6,670,000(图831-1)

2.喷鼻香港保利,2016年10月4日,编号3228,“明中期 铜鎏金药师佛”,成交价:RMB2,841,440(图831-2)

图831-1

图831-2

Lot.832

元 铜鎏金持国天王立像

Net Height:43cm;Total Height:49cm

Weight: 4476g

估价:RMB 2,000,000-4,000,000

解释:此尊造像所表现为四大天王之持国天王,其体量高大,工艺博识,气概,生动鲜活,予人强烈视觉冲击。
“持国”即以慈悲为怀,保护三千大千天下众生,护持三千大千天下国土,居于须弥山东黄金埵,为东方东胜神洲守护神。

四大天王的形象是从印度佛像中接管演化而来,早期的造像带有域外胡人形象。
而这尊持国天王像完备是汉族人形象,制作工艺非常成熟,以及铠甲衣袍样式都为我们判断其年代供应可靠依据。
类似风格题材作品,国内外博物馆中可找到为数不多案例。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所收藏“铜鎏金托塔天王”(图832-1),尺寸略小于本尊,含底座高35公分,馆方断代为元或明初,其造型特点、衣饰着装、金水质地等铸造工艺风格与本尊一模一样,应为同一期间、同一产地之作品。

图832-1

此尊造像开脸极具特色,为范例“国”字脸,面部肌肉紧实,饱满而富有弹性,簇眉微怒,目光武断而深邃,展露出护法神将之佛性光辉,其面部特色,可参考元至正二年,居庸关云台石阁之汉白玉持国天王像(图832-2),“云台石阁”原为元朝皇家寺院之属,类比两尊造像面部风格、威严崇高气质,可作为本品持国天王出自元代宫廷佐证之一。

图832-2

史料记载,元朝打败西夏国后,曾掳客岁夜量西夏工匠(西夏当时以炼铜和手工业著称),故而元代造像作品中,常会带有西夏艺术风格,上述所提“居庸关云台石阁”为一例证,云台石刻用七种笔墨刻有经文,个中便有西夏笔墨。
杭州飞来峰元代石刻韦陀立像亦可作为参考(图832-3)。

图832-3

西夏期间金铜造像类作品,可比较1986年出土于宁夏银川市新华街,现藏于宁夏博物馆之“西夏·天王像”(图832-4),高度57.5cm,立姿,着甲胄,愤怒相,应为南方增长天王,比拟两尊天王造像头冠纹饰,正中均有仰覆莲花座托起摩尼宝,两侧均为快意纹和圆形图案装饰,两者之传承关系显著。
西夏天王身形偏瘦但气势十足,而持国天王则壮硕而不显臃肿则更符合元朝时皇家审美情趣。

图832-4

结合多时期天王造像风格进行图像学比拟,这尊持国天王该当是元代皇家造像。
拍卖场上相似尺寸之鎏金天王像,见中贸圣佳2009年10月19日拍品,成交价为RMB 7,840,000,编号1911(图832-5)。
另一例拍卖于北京保利2013年6月5日,高度111cm之“御制铜鎏金广目天王立像”,以公民币1184万价格释出,编号8284,可为参考(图832-6)。

图832-5

图832-6

Lot.839

清乾隆 御制紫檀四角重檐楼阁式佛龛及铜鎏金释迦摩尼佛

龛26.52148cm;佛Height:12.3cm;佛Weight: 303g

款识:“乾隆四十四年十月初旬日,钦命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供奉大利益扎什琍玛释迦牟尼佛。

估价:RMB 700,000-1,000,000

记录:北京保利,2011年12月6日,编号5222,“清乾隆 御制紫檀四角重檐楼阁式佛龛及释迦像”,成交价:RMB3,335,000

解释:佛龛由紫檀佛龛和精铜佛像共同组成。
个中佛龛由名木紫檀攒装而成,大致呈垂花阁楼状,其四角重飘檐楼阁造型,顶设五个铜鎏金覆钵式塔,四周围以雕花封板,此种封板形式称为“毗卢帽”(僧帽)。
下设垂花饰板,四角设有覆瓣莲花方体柱,中设有一小阁,正面设雕花莲瓣门,别的外壁镌刻砖墙样。
花门内置铜鎏金释迦摩尼坐像一尊。
小阁设雕花围栏,下承束腰俯仰莲瓣纹须弥座,正面铺设台阶。
佛龛背面以汉、满、藏三体镌刻以笔墨。

此件紫檀佛龛体格巨大,造型新奇,用料、攒装、雕饰做工严谨,法度森严,尽显皇家派头,充分显示了皇家艺术的崇高品质和清代雕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水平。
乃清宫廷造办处之佳构,为清代帝王礼佛敬佛之重器。

参阅:北京保利,2015年6月6日,编号6380,“清乾隆 紫檀御题诗佛龛奉铜鎏金菩萨像”,成交价:RMB14,950,000

Lot.837

清乾隆 紫檀束腰带托泥透雕卷草纹圈椅

68.55699cm

估价:RMB 2,800,000-3,500,000

来源:北京三间房

解释:圈椅以紫檀和瘿木两种木材精制而成,造型宽大,靠背及扶手曲率顺畅,粗细自然过渡。
圈椅是始于我国宋代中原汉族传统家具之一。
造型统一为上圆下方,方中寓圆,体态圆婉幽美,丰满劲健,坐感宽松舒适,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
又因圈椅造型大气,比例适宜,坐姿惬意,多处镂空雕刻博识,尽显“内圣外王”的帝王气度,故又有“皇宫椅”之称,是明清家具中坐具的经典格局,有“圈椅之王”之誉。

此件圈椅精选紫檀、红木为材,选材上乘,材质宽厚,构造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榫卯构造攒装精整严密,卷草纹锼镂工艺博识,线条流畅,典雅都雅。
尤通体光荣镇静蕴藉,包浆滋润津润自然,具有范例明代宫廷家具木浸染材和工艺光鲜特点,保存至今,无缺完美,实属不易。

值得一提的是,此件圈椅与王世襄师长西席所著《明式家具珍赏》封面圈椅型制相同,其为故宫博物院旧藏,王世襄断定,此件圈椅当为“四件一堂”之一,“应该是十八世纪初期为宫廷特制的家具”、“是工料绝精而且有代表性的主要家具”。
此件不仅与故宫旧藏制式相同,其规格大小及尺寸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圈椅相同。
其次,其雕饰造型工艺及瘿木嵌饰也同等。
因此,此件圈椅足以断定与故宫所藏凌晨期紫案卷草纹圈椅同为宫廷特制家具。
具有极高的收藏代价。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故00207985,“紫檀木藤心圈椅”(图837-1)

图837-1

Lot.838

明 黄花梨嵌瘿木面平头案

194.554.581cm

估价:RMB 2,600,000-3,800,000

来源:嘉木堂,喷鼻香港,1998年4月9日

解释:案以黄花梨和瘿木为材攒装而成,案面平坦如砺,通体无饰。
其以黄花梨攒装大边,案面中心嵌装整块瘿木为面,光素简洁。
案边起冰盘沿线角,夹头榫插装形似卷云的垂牙,构造都雅坚固耐用。
四腿圆直,旁边两侧两腿间横设双圆枨。
面底设四横枨,取料方正壮硕,简洁稳定。

明式家具是一种明清家具的统称,因在工艺、造型、材料、构造上极具时期特点而被统称为“明式家具”。
是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典范和代表。
明式家具依其造型和工艺特点,大致分为坐卧类、承具类、卧具类、庋具类、架具类和屏具类六大类。
个中又以几案类最具特点。
明式家具特点的形成是在宋代文人参与家具制作的遗风中形成,是明代文人参与设计制作的结果。
具有取材致密,构造大略、合理,攒装稳定,极具宋代文人禅意之美的特点。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上》,上海科学技能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喷鼻香港),第129页(图838-1)

2.中国嘉德,2019年11月17日,编号4635,“明末清初 黄花梨夹头榫大画案”,成交价:RMB20,700,000(图838-2)

图838-1

图8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