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多地在和美村落庄培植中,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家当根本等,以“文旅+”领悟发展模式推动文旅家当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本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效应,探索出村落庄发展与文化家当领悟的更多可能,充分开释村落庄经济新活力。
滁州市南谯区
“茶旅”领悟花开岭上
村落庄发展文旅,离不开路。
2021年,“江淮分水岭最美风景道”IP横空出世。这条皖东“千里画廊”主线总长420公里,跨联滁州市8个县(市、区)、35个州里、119个行政村落,串连全市100多个景区景点及村落庄文化场馆,助力滁州旅游超过式高质量发展。
原来“藏在深隐士不识”的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落,也由于这条路,很快就成了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井楠村落盛产茶叶,尤以“西涧春雪”为盛。但酒喷鼻香也怕巷子深。风景道未建成前,井楠村落赵洼茶叶专业互助社卖力人王维清,把全体春天的韶光都用在推销“西涧春雪”上了。千百里之外的爱茶人,喝着他送上门去的茶,齿颊生喷鼻香,却无缘来一趟井楠,看一看孕育了这款好茶的岭上好景致。
2021年,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施集段开通,王维清在路边建了一个120多平方米的展示厅,用来发卖互助社的茶叶及土特产,没想到买卖出奇火爆。“路一修睦,游客就多了起来,而且一年比一年多,春茶上市时,展示厅里每天都有不少游客,以前我去外地挨家挨户推销,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卖断货。”王维清笑着说。
无数游客通过这条岭上风景道,慕名来井楠村落,他们不仅品尝到以唐代墨客韦应物诗作命名的名茶,更体会到了诗中“幽草涧边生”“黄鹂深树鸣”的风情。
一条路,为村落民们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也为井楠村落带来了“蝶变”的内驱力。2023年起,井楠村落坚持“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路径,明确茶文化养生特色旅游村落发展定位,和美村落庄培植不断推进。
在井楠村落,被万亩茶园温顺环抱的井楠茗宿,如同一颗未加雕饰的明珠,引来无数旅人感想熏染原生态的“茶村落文化”。
井楠茗宿卖力人李曦说:“井楠是滁州茶叶主产区,春暖花开时,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亲手采茶制茶,还能吃到春天的季候野菜,像喷鼻香椿头呀,马兰头呀,我们还有一道当地特色小吃——将新鲜的茶叶用油微炸,洒上椒盐,吃起来很脆,散发着幽幽茶喷鼻香,特殊受欢迎。”
无茶可采的时令,风景道旁的俏丽村落同样是回味乡愁的好去处。在井楠茗宿和以“诗集岭”为主题的罗洼民宿,夏季“茗”星音乐节充分激活了年轻人与乡土联接、碰撞的青春活力;纷纭引入的诗词文学沙龙、新书签售会、研学教诲、新车发布展览、美食节等活动正为这片村落庄带来浓浓诗意......
依托“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培植,南谯区将沿线村落庄“串珠成链”,构建起了立体式生态文旅圈,个中途经井楠村落、孙岗村落的“醉美茶道”成为“长三角自驾游示范目的地”主要体验线路。同样依托风景道南谯段而开拓出的“村落庄旅游美食大赛”“石榴采摘节”“重阳饮菊花酒节”“皇甫山彼岸花森林文化旅游节”“黄金梨采摘节”“金甲溪森林漂流节”“蓝莓采摘节”等节庆活动,正吸引更多人畅游南谯。
以路为媒,“茶旅”领悟,不断开拓和拓展村落庄旅游产品,南谯区的文旅实践,正在这条“岭上”开出残酷繁茂之花。
芜湖市湾沚区
“驻村落青年”成流量推手
第一次来到湾沚区六郎镇小陶村落,黄勤茹就爱上了这里。
村落落很安静,村落口有个圆形确当家塘,周围长着参天古树,房屋错落有序,顺着小路走到头,是大片稻田......
黄勤茹是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老师,也是芜湖浆染非遗传承人,当时,她正在芜湖周边探求一个得当的村落庄,“想把它打造成一个阔别闹市、可以自由互换、永不打烊的文艺平台”。
跑了很多村落后进,黄勤茹的脚步忍不住停在了小陶村落。
2023年,以小陶村落为平台,六郎镇与安徽工程大学共建起“青匠”非遗文化村落,锔瓷、刺绣、浆染、手制卷茄等首批4个非遗技艺事情室相继落户小陶村落,它们犹如埋进土里的种子,开始为村落落孕育另一种可能。
黄勤茹一开始的想法是,在小陶村落建一个研学基地,鼓励学生产教领悟,同时不定期举办文艺类专家讲座、青年文化互换活动。小陶村落很“原生”,离市区不远,关起门来又能阔别车马之喧,是个安心干事的利益所。
村落里也有自己的想法:通过非遗文化村落培植,引来人流,让村落民们也能参与进来,得到好处。
“小陶村落青年文化商场”让这两个想法完美领悟。
2024年春天,小陶村落开始筹办第一届“文化商场”,大家都没有履历,全靠网上的商场爱好者帮忙“顶”起来。开市那天,应约而来的年轻摊主们围着当家塘把摊位摆得满满当当。有朋友想来,让黄勤茹发定位,一开导航,创造进村落的那段路堵成了紫色。
第一届商场吸引来近2000人,小陶村落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而对付黄勤茹来说,将“非遗”文化融进更多当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正是她最想要的。
很快,第二届“小陶村落青年文化商场”在夏天又开市了,比春天更火爆,有人不嫌路远,从武汉、上海等地专门赶来,有关“商场”的直播、花絮通过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广泛传播,让小陶村落频频“出圈”。
两届商场的成功,给了小陶村落意外的惊喜,“小陶村落青匠非遗村落理事会”再开会时,有了新的议题:是不是可以打造一个“非遗”和传统手工艺作坊基地,艺术家和学生们可以在基地里“零包袱”开展创业孵化,村落里的留守女性也能“在村落就业”,增加收入。
黄勤茹心里早有了“最佳人选”——即将于今年中秋节期间举办的第三届“文化商场”,报名的人中有一位82岁的老奶奶,被黄勤茹称为“手工编织野生艺术家”,老奶奶没受过专门演习,但对色彩图案有着独特的审美,作品充满强烈的情绪表达和原创性特色,“我们正在考虑,让老奶奶供应灵感和设计,驻村落团队把设计固化,制作出生产流程,然后交给村落民们来做——这个项目实操性很强,而且很适宜小陶村落的氛围。”黄勤茹愉快地说。
算一算,才一年多的韶光,“在村落艺术家”为小陶村落孕育的“另一种可能”,已经破土而出,旭日成长。
在湾沚区红杨镇周桥村落,“外来者”也成了村落庄文旅发展的一股特殊力量。
2023年11月,位于周桥村落梅村落自然村落里的梅村落小筑民宿正式运营,主理人高洁特意在民宿里建了一个18张床位的“青年旅舍”,专门用来接待“数字游民”——不收床位费,可以免费住上十天半月,条件是,得为梅村落做点什么。
高洁这样阐明“青年旅舍”的意义:“我们很难把人才长久地留在村落庄,但只要让人才和村落庄不断产生交集,就会为村落庄带来很大的改变。”
这“18张床”,同样是落在土壤里的种子,会发达生发、枝缠叶绕,渗透进这座村落落的气质里。
很快,梅村落小筑吸引了很多外来的年轻人,他们不定期前来,住上一段韶光,在放松自身的同时,力所能及为村落庄做些事。
在这些“数字游民”的创意和参与下,村落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年夜众号、抖音号,举办了“梅村落邀你‘剧里’过大年”文艺活动,拍出了以村落民为主角的系列微视频短剧......
梅村落小筑的文艺属性像一块磁石,吸引来浩瀚有趣、有才华的人,他们既是游客又是“临时村落民”,尽己所能参与到村落庄的培植中,为当地文旅发展增长了不一样的风景。
岳西县古坊乡
以“省际PK赛”打造特色IP
眼下,全体古坊乡都在为一场跨省乒乓球比赛劳碌着。
这场省际村落乒超联赛,操持于9月22日打响,6支参赛军队,3支来自岳西县古坊乡,其余3支军队,来自与古坊乡上坊村落仅一埂之隔的湖北英山县陶家河乡。
这场球赛还嫁接了“猕猴桃丰收采摘节”——古坊乡1000多亩红心猕猴桃已经挂满累累果实,令人垂涎欲滴。
就在今年7月,古坊乡举办的第二届“村落BA”,同样吸引了陶家河乡组队参赛,5天的比赛成了两地村落民的狂欢,“蹭”上这波热度的,是古坊乡的特产稻田虾和生态大米。
与邻省村落庄抱团互助,以文体活动助推农特家当、文旅家当发展,早已成为古坊乡的特色标签之一。
陶家河乡被喻为“鄂豫皖根据地赤色地标”。近年来,当地政府更进一步认识到赤色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明确把赤色资源开拓利用作为主要内容,与全域旅游广泛领悟,传承赤色基因,加快绿色崛起。
两比较较,陶家河乡发展赤色文旅的先天上风更为明显,古坊乡该如何迎难而上、逆势而为?
实在,早在数年前,古坊乡就已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承接邻省赤色旅游溢出效应的准备。
造就和扶持餐饮业、民宿业发展,可以视作古坊乡与陶家河乡跨省联动、抱团发展文旅家当而下的一步先手棋。
2016年,乡政府和村落委会鼓励和扶持上坊村落民徐合林开起了村落里第一家“田舍乐”,便是想让他带头把村落里的餐饮业做起来。“田舍乐”开起来没多久,口碑就传了出去,吸引了很多来陶家河旅游的客人。在徐合林的带动下,上坊村落的田舍乐如雨后春笋,很快发展到20多家,整村落餐饮业务额近1000万元,“游在陶家河、吃在上坊村落”,成为两地携手发展文旅的生动写照。
2017年,古坊乡及上坊村落在安徽省社科院扶持下,开始着力打造“皖西秘境”为主题的全域旅游,至今已建成“皖西秘湖”特色民宿区、087爱情主题公园、徐大娘旧居及赤色广场等文旅项目。
2021年起,古坊乡被纳入“环司空山省际毗邻发展示范片区”,上坊村落处于片区核心地带,近两年来,村落里环绕主导家当,不断领悟发展“茶农旅+研学”,同时配套好民宿、美食,倾力打造省际边口特色示范村落。
素有“文体之乡”美称的古坊乡,借举办省际体育比赛带来的热度,深度捆绑农特家当和文旅家当,“比如,‘村落BA’是为了推广稻田虾和生态大米,现在是红心猕猴桃,后面还有高山小黄姜,每场活动,不仅吸引了本地游客,还吸引了很多湖北游客......”古坊乡党委布告王松林说。
借助赤色旅游的溢出效应,着力打造差异化的文旅项目,逐步完善“吃住行游娱”的做事矩阵——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上,古坊文旅已做好了向更高层次进阶的准备。(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 祁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