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柒柒 编辑|马桶

“人都去哪儿了呢?”

不知道从何时起,这句话变成了化龙池“阿峰故事”酒吧老板——刘峰的口头禅,今年是他在化龙池开酒吧的第十四年。

化龙池,南起大古道巷,北止公民西路,隐蔽在繁华的市中央。
长300米的麻石街巷里,顶峰期间,遍布着45家酒吧,曾是全国有名的酒吧一条街,无数年轻人在这里挥霍自己的青春和荷尔蒙。

城市不雅观察长沙化龙池酒吧一条街为什么会萧条

现如今,黄兴路步辇儿街作为长沙的流量中央,游客爆满,但很少有人往几步之遥的化龙池去。

全体化龙池仅剩下12家酒吧,店铺租金一跌再跌,铺面空置率达到了30%以上,显得十分生僻。

#两个酒吧老板的故事

①飞机上都有化龙池的名片

“以前吃完晚饭七八点就开始进客了,10点基本全满。
”马语者酒吧的老板丁浪口中的以前是2010年至2018年——化龙池的辉煌期。

2008年底化龙池开街,这里以前属于棚户区,卖老油布伞的多。
政府把麻石路面做了统一翻修。
以前,铺面租金六七百一个月,都没人租。

2008年,可可清吧的一个客人开了第一家酒吧“赞布书”后,陆续又有新的酒吧开业,很短的韶光内,这里的租金翻了十倍。

2010年,化龙池已经火起来了。
从曙光电子管厂下岗后,37岁的丁浪和老婆一起在化龙池开了家叫“根据地”的酒吧,靠近巷子口,租金每个月一万五六。
那是最赢利的时候,营收大几十万一年,第一年就回本了,还把房贷十万块全还了,“如果打工的话,可能一辈子便是房奴。

△马语者酒吧老板丁浪两口子

“那时候,飞机上都有化龙池的名片和宣扬册。
”丁浪说,一样平常是本地人带外地人来玩,转头客比较多。

2015年,丁浪扩大规模,接手了巷子中间拐角位置的“马语者”——三层的独栋,装修成美式村落庄风格。
每晚有歌手驻场,顾客也可以点歌唱。
一开始一楼只能放下五六张台,后面又扩修,能再多放上五六张台。

听说“马语者”第一任老板真是养马的,后来由于各种缘故原由不想做了,转了出去。
丁浪是第三任老板。

每天的业务额五六千属于正常发挥,好的时候一万多,跨年晚上,可以破三万。
最忙的跨年夜大前后,丁浪会喊上屋里老兄、姑子都来帮忙,加上两个做事员,一共六个人才忙得过来。
现在,没请做事员了,都是丁老板两公婆亲力亲为。

他一边回顾,一边时时时地瞄一眼窗外,这天是周五,已近晚上9点,还没进一个客人。
零散有情侣和住在附近的网红高举动手机边自拍边经由。
丁浪说,这网红是租住在这里的,由于离中央广场进,每天晚上都这个点去那边搞直播。

现在,进客进得晚,一样平常业务到凌晨一点旁边关门,大多数时候是在等客人。

△老板丁浪在等客人

从马语者酒吧二楼俯看化龙池

丁老板揭开保温杯盖子,喝了一口,“我们基本上还是熟客来得多。
”当年羽毛球名将龚睿娜、龚智超也常来,还在这饮酒庆生。

这么多年了,店里消费都没怎么变——没有最低消费,酒价没涨过,连音乐歌单也没换过。

丁浪作为酒吧老板,从不饮酒,一年365天,只有买卖很淡的时候,偶尔跟堂客调班安歇一下,去钓钓鱼。
至于现在长沙什么样的酒吧最火,哪家酒吧又搞了新鲜玩意,他一样平常是听客人说,才轻微知道那么一丁点。

②2016年暑假是一个分水岭

常德伢子刘峰也是在 2010 年最红火的时候进场的,之前他在可可清吧干了六年半,离职后安歇了两个月,在化龙池靠近巷尾的位置,花十万,盘了一家小门面,月租金七千元,前面是“K2”,后面是“驿域”。

刘峰给酒吧取名叫“阿峰故事”,他记得很清楚,开业的日子是8月28日。

2016年,刘峰把小酒吧转掉,以四倍的价格在斜对面盘了一个大四倍的新铺,两层。

阿峰故事酒吧老板刘峰

那时节,化龙池一铺难求。
一个炒盒饭的小门面,什么都没有,转让费15万,还得求别人转给他。

“我们看过报表,2016年暑假是一个分水岭,”刘峰说,当时表面开了很多像胡桃里这样的新酒吧,以是化龙池的买卖和人气呈抛物线逐渐低落,直到疫情,解封后,买卖好了两个月,又开始低落,直到现在。

从开业到现在,刘峰酒吧的顾客群体里年轻人都不多,基本是三十岁以上,90%以受骗地熟客,外地游客很少,有,也基本被巷子前面的酒吧截流了。

十四年过去了,这一拨三十岁的客人四五十岁了,刘峰以为他们属于一种习气性的消费——就想去一个熟习的酒吧,喝一种熟习的啤酒,坐在同一个位置。

“年纪大的人才喜好清吧,喜好怀旧,年轻人都去嗨了。

③没办法,只能坚守

对付现在买卖的冷落,丁浪、刘峰和这条街其他酒吧的老板一样都做过各种考试测验:团购活动,拍抖音等等,奏效甚微。
没有人走进这条街,都是空辛苦量。

在他们的影象里,五一商圈还做过无人机拍摄,也有听说兰桂坊打算统一方案打造,但都没有后续,加上周边原住民对噪音的投诉、房东互害式举报、餐饮进场难等各种抵牾问题,化龙池逐渐积重难返。

阿峰以为同质化是很主要的缘故原由,酒吧风格大同小异,都是美式村落庄,酒水,驻唱,体验都基本一样,“那时候赢利,一窝蜂,你这样搞赚了钱,那我也这样搞。

在泡吧的永久是年轻人,装修更好、音乐更潮、酒水更新的新酒吧层出不穷,年轻人饮酒的选择太多了,而化龙池的酒吧十几年没有换装修风格,没有跟上这波审美和体验的迭代创新,再也无法供应能让年轻人愉快的东西。

做酒吧,整年365天业务,作为老板,险些整年无休。

丁浪和刘峰等化龙池的酒吧老板们仍在坚守。

丁浪今年51岁了,“转行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先这样熬着,只要不亏本,能够挣点生活费就差不多了。
搞不去的时候,就散棚了,撤退。

说话间,一个中年人熟客带了四个妹子走进来,丁浪过去呼唤、开烟。
他们坐定,点歌,一楼大厅很快响起了唱K的歌声。
音响效果并不好,且整首歌她都没唱在调上,但一曲完毕,同行的男女都鼓掌欢呼。

刘峰在吃方面也动过一些脑筋,比如店里免费供应的佐酒小菜基本都是自己动手制作。

他的厨艺很好,去年冬天,他和女友一起在店里用北京大铜锅做了羊肉火锅,喊熟客朋友过来一起品尝。

△凉拌卤喷鼻香干是阿峰的妈妈低廉甜头,很多客人喜好吃

刘峰和女友杨老师是由于在店里饮酒认识的。
每天刘峰做完晚饭后,匆匆吃完,到酒吧开始检讨,修水管,修灯,有时候改一下装饰,他像个城市里的农夫,守着酒吧这块一亩三分地,努力耕耘着。

刘峰有些倾慕潮宗街和都正街的丰富业态,大概化龙池的酒吧过期了,但这条巷子里若是有了更多业态——餐饮,民宿,咖啡店,文创店等等,那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走进来,化龙池说不定会再次活起来。

△有些空置了良久的店铺,无人接手,房东只好自住进去,或改为了超市、快递站

买卖冷落,铺面空置率高后,化龙池的租金一贯在跌,以前一两万的租金降到了几千。
现在化龙池多了一家旗袍店和一家画廊,刘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自带流量的、多元化的店开进来。

刚进化龙池开酒吧时,阿峰31岁,志得意满,现在,他也和丁老板一样,坚持着,“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换地方,酒吧搬不走。
现在转出去,没人要。
没有别的赛道了,就这条路走到底吧。

#两个客人的故事

①有去世鱼子捡冇?

丁春秋(化名),70后,年轻时是学霸,成年后自认为才华横溢,却只能在屈身在一家国企里摇头摆尾,荒废青春。

和朋友在化龙池饮酒时,丁春秋已经四十几岁了,身材坚持得好,没有一点肚子。

那段韶光,饮酒之后,丁春秋常常很狂躁,不知道是事情方面的怀才不遇还是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总之常常出六的,喝多了把衣服一脱,就开始放荡。

有次他在化龙池喝多了酒,跟几个兄弟一起在巷子口等的士,一辆白色私家车停在面前,他没来由地上去便是一脚,踹得车右门立马凹进去一块。
司机吓一跳,看看他那样范,不敢下车,流时把车开走了。

还有一次,在马语者饮酒。
几个细伢子刚高考完,坐在隔壁桌,边饮酒边唱歌。
有一瞬间,丁春秋误以为被细伢子插了歌,直接提起一张凳子,扔了过去,吓得那几个学生伢妹子赶紧换楼上去了。
还好没砸到人。

有一段韶光盛行“捡去世鱼子”,当然,大部分也只是传言而已。
丁春秋喝多了酒,一个个酒吧问:“你们箇里有去世鱼子捡冇啰?”

朋友们望着都瞎眼,只想说,我们不认识这个傻X。

由于酒后狂躁症,闹了几次大的后,丁春秋那帮朋友狠狠骂了他。
现在他收敛了很多,饮酒再冇出过宝了,可能是由于人到了年纪,调度了心境。

丁春秋最近一次来是半年前,跟两个兄弟,一人带了个年轻妹子。
饮酒过程中斯斯文文,既没打赤膊,也没吵闹。

②人不可貌相

客人老广是化龙池某酒吧的常客,也是五十岁旁边,广西人,做生意,单身。

酒吧老板娘初次和他打交道时,印象很不好。
那一天,老广点酒和点歌时,态度很嚣张,讲话海里海气:“老板娘,给我点一首那个歌!
”“再来一打酒,我要最便宜的,贵的喝不起!

关键是,他点的歌很难听,是一辅弼似于的士高的舞曲,在这种小清吧里放,实在不太折衷。
但他居然一贯要老板娘把那首歌单曲循环,弄得其他客人都有见地。

第二次再来时,老广笑着跟老板娘主动打呼唤,要请她饮酒,有点“上次不好意思”的觉得,说话的语气也温顺多了。

后来相处熟了,老广总喜好喊着老板娘一起谈天。
老板娘是语文老师,一扯,竟创造人不可貌相,老广还挺有才华,能一起聊文学聊古诗词,还能互换老板娘最喜好的张爱玲的书。

每回见面,老广都开玩笑说:“老板娘,给我先容女朋友啦。
”一问,哀求还挺高,要好看,还要年轻。

老板娘总结说,不俊秀的,入不了他的眼;俊秀的,又入不了他的心。
很难搞啊,真的很难。

老板娘也见他带过几个女孩子来一起饮酒,但一看,就知道他不是走心的。
她预测,老广该当是年轻时有过一段很深的感情,从此后就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唉,没办法再超越了。

“入眼又入心,这个太难了。
”马桶哥在一旁自言自语道。

#一些传闻

①某媒体大佬被开了瓢

当年化龙池常常有人打大架。
喝了酒,一个比一个调子高,有时候上厕所,敲个门,都可能会斗殴。

传闻,某媒体几位大佬与酒吧做事员细伢子起了冲突,做事员喊了几个十几岁的同乡,拿上低廉甜头狼牙棒,对着大佬们头一顿敲,打完就跑,三十秒就消逝在了乌漆麻黑的巷子里。

媒体大佬们进了医院,还伤得蛮重。

现在,客人本色提高了,街道上也装了摄像头,打大架,打到住院报警的事,很少发生了。

②无奈的房东

化龙池辉煌的时候,租金水涨船高,一铺难求。
买卖好的酒吧,光转让费就叫到了一百多万。

以前的某酒吧,原老板没做了,转让时门面租金是三万二,新老板接手后跟房东反馈太贵了,协商降一点,房东一分不少。

没做多久,开不下去了。
门面重新挂出来时,价格二万八,有人打电话去问过价,房东还是一分不少。

这个价格一挂便是一年半,不要转让费,没人租。

今年终于租出去了,是一家画廊,听说月租金,只有五千块。

③背后搞鬼的人

化龙池买卖好时,有段韶光被各种投诉,关于噪音、卫生、环保、消防等等,有位六七十岁的原住民爹爹找到酒吧协会,表示可以去折衷处理,收点用度就行。
结果,这位老兄果真有两把刷子,投诉真的消停了。

后来,某酒吧老板创造自家门口的花总是不翼而飞,一查监控,创造便是这位自动请缨的爹爹偷的。

不久后,他们还创造,原来,当初打各种投诉电话的,也正是他。

#后记

离开化龙池时,已是快凌晨一点,酒吧里大多只有两三桌客人,酒吧门口一贯有人坐着揽客。
有的空荡荡,一个客人都没有,老板已经准备闭店了。

巷子口,卖凉菜的小摊还支着小灯等买卖。

不远处的中央广场很热闹,年轻人的夜生活,下半场刚开始。

我想到采访前的疑问,人,都去哪了?

当年,化龙池一窝蜂开酒吧的老板,凭着惯性赢利,没想过要供应个性化的做事和代价,等到买卖持续下滑时,已经没有财力和蔼魄去改变一些东西,而酒吧正好是最须要个性的消费场所,是须要过几年就推倒统统重来的行业。

永久要捉住年轻人,随着年轻人的脚步走。

如果暂时无力改变,化龙池完备没人来了,也没紧要,就让房租连续降吧,降到有一些人乐意进来做新的考试测验。
不须要干预,市场会自己进行选择。
化龙池的焕新,还须要韶光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