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关为万里长城上一个主要关隘,建于明代。
东瞰阜平,西扼五台,南连申塘关,是畿西樊篱。
春秋战国期间便是冀晋咽喉要道,连接着河北和山西两省的交通要冲,以龙泉关长城为界,一边是河北省阜平县,另一边是山西省五台县,明朝时驻军浩瀚,历来为军事要地,这里曾经是历史的见证地。

据史料记载龙泉关段长城始建于北魏、北齐期间,明代成化和万历年间大规模建筑。
龙泉关不仅是军事防御的主要关隘,也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见证了此地发生的诸多战事。
宋朝期间杨六郎(杨延昭)与辽国的征战,以及清朝顺治年间农人叛逆师攻破龙泉关的事宜。
这里依然可以看到秦朝大将修路的条石,大宋武将杨延昭安歇时的挂甲树等至今依稀可见。

龙泉关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
清天子到五台山进喷鼻香,要经由龙泉关,这条路又称为“古御道”。
清朝康熙帝曾途经龙泉关,并留下了“三箭山”的传说,而乾隆天子则亲自撰写了碑文以纪念此事。
此外,还有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中提到的地点之一,他前往五台山的途中途经龙泉关,在《游五台山日记》中,徐霞客写道:“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高下浩瀚起……逾鞍子岭。
岭上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收束。
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所见奇秀险要诸峰,即为龙泉关所在的冀西莽莽太行,对其自然风光和险要阵势进行了描述。

1900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
1901年1月,八国联军中的德国军队从定州出发,向龙泉关进攻,意欲由此攻入山西。
龙泉关都司秀昆率部组织乡民,顽强抵抗前来反攻袭击的德国军队,给予德军一定的打击。
但制度腐烂、装备掉队的清军,不是装备精良的德国军队的对手。
侵略军终极攻破龙泉关。
秀昆率残部退往山西境内,终极在五台山苏子坡全军覆没。

长城路扼守咽喉要塞的龙泉关

当年的龙泉关,也曾是冀西深山的一座大城镇。
城内人流如织,商业发达,两地不同的商品,花色繁多,琳琅满目。
娱乐场所包括戏楼、烟馆、青楼一应俱全,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道。
2024年9月12日,作者走进河北省阜平县龙泉村落。
据守军后裔年近八旬的赵姓村落民先容,龙泉关原有两座城门楼,影象中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城楼砖以及东侧不远的城楼子都被扒没了,城楼砖全都盖了自家的屋子和院墙,如今前来参不雅观的人很多,再想规复到原状可是太难了。
图为明长城龙泉关遗址依然保存。

许之丰拍照2024年9月12日记录于河北龙泉关#历史军事关隘# #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