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作者:陈亚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引用本文: 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合并尘肺病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撰写组. 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合并尘肺病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4, 47(8): 730-737.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0208-00077.
慢性壅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常与其他疾病共存(合并症),尘肺病是个中一个主要的合并症。尘肺病与慢阻肺之间相互影响,表现在患病风险、疾病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风险与疾病进展程度、治疗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案等。目前临床上普遍存在对慢阻肺合并症的认识不敷,对付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缺少明确的临床诊治辅导。在循证证据和临床履历的根本上,撰写组提出5条推举见地,以期提高不同级别医院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事情者对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的识别与管理。

慢性壅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阻肺的发病是个体易感成分和环境成分共同浸染的结果,职业性粉尘暴露是诱发慢阻肺发病及进展的主要环境成分之一,也是尘肺病发病的紧张成分 [ 1 , 2 ] 。截至2021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95.1万余例,占所有职业病病例的90%,紧张由煤工尘肺和矽肺引起 [ 3 ] 。慢阻肺是尘肺病患者中常见且严重的合并症之一,两者相互影响与促进,加重患者肺功能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治疗、病情进展和预后,加速患者去世亡 [ 4 ] 。尘肺病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发症/合并症是患者病情恶化和终极去世亡的紧张缘故原由,及时诊断和治疗各种尘肺病并发症/合并症,能显著改变疾病转归,改进患者预后 [ 1 ] 。因此,重视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治疗,或可成为降落患者去世亡风险的有效路子之一。目前临床上对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认识普遍存在不敷,缺少针对性辅导见地。本共识旨在提高医务职员对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认识,同时就识别和管理提出建议,希望勉励更多关于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研究,改进中国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结局。由呼吸病学专家牵头联合职业病学专家以及循证医学专家共同制订《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合并尘肺病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 http://www.guidelines-registry.org)进行注册(No:PREPARE-2023CN409)。本共识检索的紧张关键词包括:“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尘肺病”“病理生理”“诊断”“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依据系统检索获取截至2023年8月的文献及其他证据,包括:(1)PubMed数据库;(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3)手工检索关于慢阻肺、尘肺病防治干系的证据,纳入干系的临床研究、指南、共识、综述等文献。通过专家谈论及商榷,形成初步推举见地。然后采取改良版德尔菲方法,即两轮函询,一次面对面谈论的办法形成终极推举见地。在全国范围内挑选25名从事慢阻肺和(或)尘肺病事情,有丰富的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治疗管理履历的专家,于2023年12月进行德尔菲调研。将德尔菲问卷和前期文献检索的证据综述通过邮件发送给专家组各位成员。专家组成员结合文献证据及结合临床履历,并考虑推举见地利弊、资源利用、患者意愿、卫生经济学等成分填写德尔菲问卷。每个问题结果分5级,1为强烈反对,2为反对,3为中立,4为赞许,5为强烈赞许。每个问题后专家均可填写补充见地。若专家填写强烈赞许及赞许的比例≥80%表示该条款达成共识推举。共识事情组总结德尔菲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5份,收回问卷25份,5条推举见地均达成共识。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盛行病学、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等方面数据,采取GRADE证据质量与推举强度分级系统( 表1 ),经由专家多次研讨并达成一存问见。共识初稿形成后,利用邮件提交外审组进行评审;共识事情组对外审专家反馈的评审见地进行谈论、并呈送共识辅导组,末了根据谈论及辅导组见地修正或确定共识。本共识利用者为涉及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诊治管理的年夜夫,管理的目标人群为可能诊断为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患者。慢阻肺目前是环球前三大去世亡缘故原由之一,个中9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 6 , 7 ] 。在环球范围内,由于持续暴露于慢阻肺危险成分和人口老龄化,估量慢阻肺包袱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持续增加 [ 8 ] 。职业性暴露成分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成分,由于职业暴露、吸烟及反复呼吸系统传染等成分,尘肺病患者的慢阻肺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 9 ] 。慢阻肺合并尘肺病使肺功能进一步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进而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 4 ] 。目前多项横断面调查显示,尘肺病患者中慢阻肺患病率为18.6%~44.6% [ 9 ] 。以矽肺、煤工尘肺病合并慢阻肺的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0.0%和38.6%,石棉肺约17.7% [ 10 ] 。合并慢阻肺的尘肺病患者可能比非慢阻肺患者涌现更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等。晚期尘肺病种别、吸烟量、接尘工龄、尘肺病分期、年事较大和存在喘息症状与尘肺病中慢阻肺的风险增加干系 [ 11 ] 。煤工尘肺病患者X射线病灶不明显时,也可能会发生煤矿粉尘所致的肺气肿 [ 12 ] 。但其他一些研究显示,粉尘暴露韶光对慢阻肺风险及肺功能无显著影响 [ 11 ] 。虽然我国研究职员在不同研究、不同省份尘肺病患者合并慢阻肺的数据宣布互异,但大多数研究均表明,尘肺病患者合并慢阻肺的患病率较高,未来亟需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关注,并开展治疗管理干系研究,以期改进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结局 [ 4 ] 。1.病理生理学根本:慢阻肺紧张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气流受限、气体陷闭和气体交流非常 [ 1 ] 。而小气道炎症是慢阻肺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变革之一,小气道炎症终极会造成气道管壁的增厚和管腔的狭窄,导致患者涌现气流受限 [ 13 ] 。尘肺病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导致的肺纤维化性疾病,肺功能损伤以限定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性功能障碍为主,但是壅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也很常见,这是由于在长期粉尘暴露过程中造成气道慢性炎症,导致不可逆气流受限,终极形成壅塞性肺疾病 [ 2 ] 。对付尘肺病患者,在涌现肺功能低落之前,已经涌现小气道危害,气道壁厚度增加、气道内炎症细胞浸润、小气道数量减少等病变,且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较正凡人已明显低落 [ 14 ] 。研究结果显示,66.3%的尘肺病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small airway dysfunction,SAD),不同尘肺病亚型之间SAD 的比例没有差异。存在SAD的患者比较未涌现SAD 的患者年事更大,女性和重度吸烟者占比更多。值得把稳的是,存在SAD患者有更严重的气流壅塞、空气滞留和扩散功能障碍问题,所有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均患有SAD [ 15 ] 。2. 临床表现: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以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为紧张表现。早期表现为劳力后气短,之后逐渐加重,日常活动乃至安歇时也感到气短。慢性咳嗽常日为首发症状,但少数病例可无咳嗽症状。痰液一样平常为少量的黏液性痰,合并传染时痰量增多,可伴脓性痰。病情较重的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体重低落、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烦闷和焦虑。而纯挚尘肺病患者没有合并症/并发症者,一样平常症状不多,或仅有轻度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重症患者可见呼吸浅快,赞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涌现胸腹抵牾运动,强制前倾坐位呼吸,低氧血症患者涌现皮肤发绀。肺气肿严重的患者叩诊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低,呼气延长,心音迢遥,伴传染时可闻及双肺散在湿啰音 [ 2 ] 。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较纯挚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更重,未来急性加重风险更高,预后更差,合并繁芜性尘肺病患者的住院韶光更长,住院用度更高,呼吸道分泌物和(或)血培养物中传染性微生物的比例更高。【推举见地1】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较纯挚慢阻肺患者症状更严重,且尘肺病会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加速疾病进展。因此,对付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需早期诊断,及时规范化干预(1A)。(三)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图1 )
尘肺病是长期吸入不同致病性的矿物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组肺部疾病的统称。诊断原则是须要有可靠的矿物性粉尘打仗史 [ 2 ] ,以技能质量合格的X射线高千伏或数字X射线拍照(DR)后前位胸片表现为紧张依据,结合事情场所职业卫生学、尘肺病盛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职业康健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讨,打消其他类似肺部疾病,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方可做出诊断。如果咳嗽、咳痰、喘憋等症状较重,则要高度当心是否合并有慢阻肺。肺通气功能检讨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是确定尘肺病患者是否合并慢阻肺的紧张检讨方法。脉冲震荡法和胸部CT有利于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1.粉尘打仗史:粉尘打仗史是慢阻肺和尘肺病两者的共同危险成分。尘肺病诊断须有明确的粉尘打仗史,长期吸入高危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应详细讯问粉尘打仗史,首先必须明确打仗粉尘的性子,其次尽可能理解粉尘的打仗强度,如粉尘检测浓度、打仗韶光、防护情形等。2.肺功能检讨:肺功能检讨是明确尘肺病患者是否合并慢阻肺的紧张检讨方法,多表现为稠浊型的通气功能障碍,且大多数同时存在弥散功能轻中度低落 [ 2 ]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 1/FVC)<70%,可以确定为持续存在气流受限。根据FEV 1占估量值的百分比判断气流受限严重程度:≥80%为轻度气流受限,50%~79%为中度气流受限,30%~49%为重度气流受限,<30%为綦重度气流受限。3.胸部影像学检讨:尘肺病的紧张诊断依据是技能质量合格的X射线高千伏或数字X射线拍照(DR)后前位胸片,特色性影像改变有小阴影(分为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两类)、小阴影聚拢、大阴影、胸膜斑等。根据X线胸片小阴影的总体密集度,小阴影分布的肺区范围,有无小阴影聚拢、大阴影、胸膜斑等,将尘肺病诊断分为壹期、贰期和叁期 [ 2 ] 。在慢阻肺早期,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影像学改变以尘肺病改变为主,肺气肿严重时,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高,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有时可见肺大泡,肺内构造改变,可影响尘肺病点状小阴影阅读及诊断。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数量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能早期创造职业性肺病的影像学改变 [ 16 ] 。4.脉冲震荡法:脉冲震荡检讨技能是一种无创、非用力依赖的丈量气道阻力等呼吸系统力学特性的方法。脉冲震荡技能可以监测肺功能保留的有症状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有助于尘肺病患者慢阻肺早期诊断 [ 17 ] 。在有呼吸道症状而肺功能正常的受试者中,脉冲震荡对小气道疾病检测结果与症状的干系性更好 [ 17 ] 。因此对付有慢阻肺高危成分的尘肺病患者,应早期、动态利用脉冲震荡技能来判断是否有小气道病变并及时评估小气道病变程度,有助于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5.鉴别诊断:虽然尘肺病影像改变具有一定的特色性,但并不具有特异性,存在“同影异病”征象,须要动态不雅观察和鉴别诊断。常须要鉴别诊断的疾病有肺结核、肺癌、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结节病、过敏性肺炎、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泡微结石症和组织胞浆菌病等。鉴别诊断要点:(1)职业史,没有粉尘打仗史,则不会患尘肺病;(2)尘肺病具有范例的X线胸片特色改变(详细见前述“3. 胸部影像学检讨”);(3)尘肺病早期多无明确的临床表现,而其他须要鉴别的疾病多有特色性的临床表现和病程;(4)诊断性治疗的结果不同,如肺结核经由一段韶光治疗后,X射线胸片病变会好转接管等,而尘肺病动态不雅观察影像无变革 [ 2 ] ;(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可行细胞形态学、病原学等一系列检讨,BALF检出石棉小体,则提示石棉肺。【推举见地2】对付有粉尘打仗史,疑惑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推举首选肺功能联合影像学检讨,可根据FEV 1值判断患者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对付症状显著,但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可利用脉冲震荡法进行早期慢阻肺筛查(1B)。慢阻肺稳定期合并尘肺病指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的阶段。该阶段的治疗和管理目标应以掌握和减轻症状,改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担保患者劳动能力,避免并发症进一步发生发展为主。同时应避免急性产生发火,分开粉尘作业和有粉尘、烟雾污染的生活环境,积极有效坚持药物治疗并做好康复管理。详细方法可拜会《慢性壅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 1 ] 、《中国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 18 ] 和《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 19 ] ,紧张包括以下方面。1.药物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目标是改进症状,降落急性加重风险。慢阻肺稳定期紧张治疗药物包括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抗胆碱能药(LAMA)、LAMA联合LABA、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支气管舒张剂的复合药物等其他药物。尘肺病的治疗药物紧张包括平喘、化痰、止咳以及抗纤维化的干系药物 [ 2 ] 。β 2受体激动剂:β 2受体激动剂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short-acting beta2-agonist,SABA)紧张用于按需缓解症状,长期规律运用坚持治疗的效果不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 [ 20 ] 。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 beta2-agonist,LABA)浸染韶光持续12 h以上,改进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可作为有明显气流受限患者的长期坚持治疗药物 [ 21 , 22 ] 。对付尘肺病患者,利用β 2受体激动剂也可改进其呼吸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2 ] 。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通过阻断M 1和M 3胆碱受体,扩展气道平滑肌,改进气流受限和慢阻肺的症状,可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ong-acting antimuscarinic antagonist,LAMA)能够持久地结合M 3受体,快速与M 2受体分离,从而延长支气管扩展浸染韶光超过12 h,新型LAMA浸染韶光超过24 h。LAMA在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频率方面优于LABA [ 23 ] ,长期利用可以改进患者症状及康健状态,也可减少急性加重及住院频率 [ 24 ] 。对付合并尘肺病的慢阻肺患者,利用LAMA可改进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联合制剂:对付尘肺病或慢阻肺患者来说,其本身肺部气道及肺泡已受到一定程度的危害,当两种疾病合并发生,患者肺部炎症反应加剧,症状包袱更重,更易发生反复的肺部传染,诱发频繁的急性加重,且病程进展每每更快。相较于单一支气管舒张剂,不同浸染机制的支气管舒张剂联合治疗可更好改进肺功能和症状,降落疾病进展风险等 [ 25 ] 。基于最新的RCT研究结果,固定三联是目前仅有的可降落慢阻肺病去世率的药物 [ 26 ] 。对付合并尘肺病的急性加重高风险慢阻肺患者,应尽早启用ICS/LABA/LAMA,以降落急性加重风险,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当血EOS≥100个细胞/μl,含ICS的双联治疗与不含ICS的治疗比拟可显著改进患者症状、降落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全因去世亡风险 [ 27 ] 。50.2%尘肺病合并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外周血EOS计数≥100个/μl [ 28 ] 。因此,推测含ICS药物在治疗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时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升肺功能,改进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改进预后。但须要特殊把稳的是,尘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例较高,为7.5%。长期运用ICS可能导致肺结核活动有关,因此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启动ICS时应判断利弊,评估该患者是否合并活动性肺结核,如果明确为活动性肺结核或结核病复发风险高则不推举利用ICS;如果是迂腐性肺结核,则对付频繁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可考虑运用ICS治疗,但需密切不雅观察用药反应及影像学表现 [ 29 ] 。祛痰治疗:粉尘对气道的刺激可致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黏液高分泌。如并发呼吸道传染则痰量明显增多,大量痰液壅塞气道引起气急乃至窒息,故祛痰治疗是主要的对症治疗方法之一。祛痰药物包括蛋白分解酶制剂、多糖纤维分解剂、二硫键裂解剂、黏液溶解剂以及中药。镇咳治疗:镇咳药有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紧张用于干咳患者。前者通过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浸染;后者通过抑制咳嗽反射感想熏染器以及效应器而发挥浸染。中枢性镇咳药紧张包括可待因、右美沙芬,而外周性镇咳药紧张包括那可丁。抗纤维化治疗 [ 2 ] :紧张包括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尼达尼布、吡非尼酮和盐酸替洛肟。汉防己甲素可使细胞分泌前胶原的功能减弱,胶原的合成受阻,并使肺胶原纤维疏松、降解等,故长期以来一贯用于尘肺病的治疗。免疫调节剂: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普遍存在非特异性免疫及得到性免疫功能受损,免疫调节剂可供应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引发机体更普遍的免疫应答反应,降落呼吸道传染风险,以此降落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细菌溶解产物(如OM-85)、AM3、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匹多莫德口服液等。【推举见地3】对付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由于患者早期即已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症状更加严重,未来急性加重风险更高。对付合并嗜酸细胞增多且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考虑含ICS的三联药物起始治疗,改进症状,降落急性加重及去世亡风险,延缓疾病进展。但合并尘肺病患者结核杆菌传染比例较高,在利用含ICS制剂前需首先明确其是否合并肺结核;如果明确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则不推举利用ICS;如果是迂腐性肺结核,则对付频繁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可考虑运用ICS治疗,但需密切不雅观察用药反应及影像学表现(1C)。2.非药物治疗:肺康复治疗的履行该当贯穿于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全病程 [ 30 ] 。需根据不同病情在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加入综合性肺康复方案,通过采纳呼吸肌演习、生理干预、康健教诲、营养支持以及戒烟等多学科综合干预方法,增强患者抗病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2 ] 。呼吸康复:呼吸康复紧张目的是增强呼吸肌功能,储备和发挥呼吸代偿潜能,增加肺活量,改进缺氧,缓解症状。对付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推举尽早进行呼吸康复,有助于其提高肺功能、改进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进预后。呼吸支持:呼吸支持常用的方法包括:氧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及无创通气。慢阻肺稳定期合并尘肺病患者进行长期家庭氧疗的指征:PaO 2≤55 mmHg(1 mmHg=0.133 kPa)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88%,有或无高碳酸血症;PaO 2为55~60 mmHg或SaO 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0.55)。长期氧疗一样平常利用经鼻导管吸入氧气,流量1.0~2.0 L/min,逐日吸氧持续韶光>15 h。对付慢阻肺合并尘肺伴有高碳酸血症患者,采取无创通气等治疗呼吸支持可以改进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降落未来急性加重和去世亡风险 [ 1 ] 。生理干预: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和放松演习、团体治疗、音乐治疗等。对付存在严重生理障碍的患者应转至精神专科治疗,有条件的可由生理治疗师专人辅导。营养支持:慢阻肺患者每每营养不良,通过营养干预可改进患者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和一样平常康健状况 [ 1 ] 。尘肺病患者的饮食原则为营养全面,进食清淡易于消化接管,饮食构造身分包括优质蛋白质、维生素、清肺润肺食品和增强免疫力的食品等。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积极进行营养干预,提高营养状况,增强自身免疫力。肺保护策略: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应避免粉尘暴露的连续,必须戒烟包括避免二手烟吸入,同时注射疫苗预防呼吸道传染。3.肺部灌洗:海内不少医院采取肺部灌洗的方法治疗尘肺病,肺部灌洗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气道灌洗(broncho lavage,BL)、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和大容量全肺灌洗(whole lung lavage,WLL)三个阶段。肺部灌洗可冲洗出滞留于呼吸道的分泌物和粉尘颗粒等异物,短期内可有明显改进临床症状的效果 [ 31 , 32 ] 。但对付肺灌洗是否能改进患者的整体康健状况、生活质量及肺功能,能否延缓尘肺病纤维化进展,目前仍旧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因此,不建议以延缓尘肺病肺纤维化进展为治疗目而开展肺部灌洗治疗;也不建议将肺部灌洗作为尘肺病的常规治疗方法 [ 2 , 33 ] 。对付慢性壅塞性肺病稳定期合并尘肺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意愿、临床状况,综合评估肺部灌洗的风险和获益后,慎重选择;对付慢性壅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尘肺的患者,不建议进行以治疗尘肺病为目的肺部灌洗。4.外科干预:紧张包括肺移植和外科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肺移植:肺移植是终末期尘肺病患者的紧张治疗方法。慢阻肺患者经由积极充分的内科治疗无法阻挡疾病进展,不适宜肺减容术或肺减容术后疾病进展时,可考虑行肺移植手术。以是,对付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终末期患者,肺移植可以作为治疗手段之一。LVRS:通过手术切除部分气肿的肺组织来治疗慢阻肺的手段,不适用于纯挚尘肺患者。对付慢阻肺合并尘肺患者的研究较少。LVRS手术的适应征包括:年事<75岁,戒烟超过6个月,经由最佳的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后仍有严重的呼吸困难,肺功能检讨提示有明显的壅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 1占估量值%<45%),肺弥散功能(D LCO)>20%,肺容量检讨有气体潴留的证据(包括RV占估量值%>150%,TLC占估量值%>120% [ 34 ] ),胸部CT提示存在过度通气的区域和相对正常的肺组织,经由康复磨炼后6 min步辇儿间隔>140 m [ 35 , 36 ] 。远期效果来看,合理选择的患者,经由LVRS可以改进患者氧合及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上叶病变为主和术前活动耐量差的患者获益更加明显 [ 37 ] 。LVRS的禁忌征包括:FEV 1占估量值%<20%;D LCO占估量值%<20%;均质性肺气肿 [ 1 ] 。因此,可根据症状匹配度合理选择外科肺减容术作为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治疗选择 [ 1 ] 。【推举见地4】对付合并慢阻肺的尘肺患者,在药物治疗根本上,推举其积极进行呼吸支持、及呼吸康复等非药物治疗方案,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而对付处于疾病终末期患者,推举其选择肺移植或肺减容术等外科干预手段(2C)。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目标是改进本次急性加重的症状,降落未来产生发火风险。合并尘肺病的慢阻肺患者发生急性加重比较纯挚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临床症状更严重、传染后炎症水平更高、肺功能低落程度明显、住院韶光更长且住院用度更高 [ 38 ] 。及时诊断、评估和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改进病情、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保障。详细诊治管理方法紧张依照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处置方法进行。尘肺病是我国目前危害最严重且最常见的职业病,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康健和生活,也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阻肺是尘肺病患者疾病发展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两者相互影响与促进,加重患者肺功能危害,严重影响尘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治疗、病情进展和远期结局。然而,许多尘肺病患者长期管理不佳,每每等到涌现较为严重的症状或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时才就医。从发病的危险成分来看,更及时、更积极地预防慢阻肺,对患者的尘肺病管理具有益处。从另一方面来看,早期规范管理尘肺病或对慢阻肺也有预防浸染。目前,临床上有关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干系研究仍旧匮乏,是否能够找到某些生物标志物用以表征不同患者间的个体化差异仍待解答,如何平衡药物治疗对付两种疾病的利弊仍待探索。期盼此专家共识,可以勉励更多关于慢阻肺合并尘肺病的研究,以期为今后慢阻肺合并尘肺病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供应科学依据。共识组长:陈亚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识撰写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亮(京煤集团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关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李宝平(应急总医院职业病科);李红艳(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公民医院);李小明(北京燕化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颖(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大科);孙龙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魏尤良(萍乡市第三公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永义(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向平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叶俏(都城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闫永建(山东省第二公民医院呼吸疾病诊疗中央/职业病科);朱钧(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识审阅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陈荣昌(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褚红玲(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盛行病学研究中央);代华平(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康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孔晓梅(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彭莉君(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尘肺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永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焕强(中国疾病预防掌握中央职业卫生与中毒掌握所);杨汀(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识撰写秘书组成员:张静(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雁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职业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