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东莞市民群众此前普遍关注的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占用住宅小区架空层影响安全疏散、存在失火隐患以及住宅区电动车充电举动步伐不敷等问题,《规范》结合东莞电动自行车数量进步神速的实际与公开搜聚的见地,制订了相对应的明确标准,避免“一刀切”管理。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形势繁芜
电动自行车安全,关乎每一位东莞市民的安全。此前南都曾刊发专题宣布《东莞电动自行车安全之治》,从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发卖端三方面,通过实地拜访,理解目前东莞的电动自行车利用者在小区、城中村落等地停放和充电的问题上仍存在的难点,探索适宜东莞城市发展的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之道。
南都从东莞消防支队获悉,去年东莞共发生250起与电动自行车的有关的火情,个中电动自行车的违规停放、违规充电,以及违法改装都可能埋下失火隐患。今年8月,东莞就发生了36起电动自行车失火。
常平镇丽景新园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资料图
此前东莞多个物业小区为担保消防安全,直接将架空层所有电动自行车挪到露寰宇位摆放,引发网友热议。东莞消防方面曾就此情形回答南都称,消防在与多部门统筹方案制订东莞市地方标准,针对市民群众关注的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占用住宅小区架空层影响安全疏散、存在失火隐患以及住宅区电动车充电举动步伐不敷等问题,制订相对应的明确标准,以避免此类“一刀切”管理情形。
这次东莞市地方标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规范》的发布,可视为东莞对电动自行车社会管理的积极举措,也标志着东莞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管理迈入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
据悉,《规范》适用于东莞市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设计、施工、验收,已投入利用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可按照《规范》实行。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东莞,自去年以来广东省内包括深圳、梅州、阳江、云浮等地,已根据当地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新形势也相继制订了新版本的地方标准。
架空层能否停放视情形而定
此前东莞消防指出,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的规定,民用建筑的架空层是指采取构造支撑且无外围护墙体的开敞空间层。
高层民用建筑的架空层内如果设有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或安全出口,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应急管理部令第5号),同样不得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避免引发电动自行车失火,影响建筑职员疏散安全。
今年3月的常平丽景新园小区架空层。资料图
之前南都创造,南京“2.23”失火事件后,东莞多个物业小区为担保消防安全,直接一刀切地将架空层所有电动自行车挪到露寰宇位摆放。
针对架空层能否停放电动自行车的问题,东莞消防曾表示:“首选室外集中停放,架空层若防火分隔方法没做好,等同在住户脚下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如今在新规中,并未完备禁止在架空层停放,但明确了对建筑内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区域的哀求,即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规范有序、分组设置,每组停车数量不应超过20辆;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内停车位数量大于200辆时,其供职员和车辆进出的出入口应不少于2个,2个出入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间隔不应小于5m。
南城街道金地格林小城的架空层充电桩,安装后又被投诉拆除。资料图
同时,设置在架空层内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不应占用、堵塞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不应影响建筑消防举动步伐的正常利用;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充电举动步伐附近除电动自行车外,不应有其他明显增加失火荷载的易燃可燃物品,不应敷设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和燃气管道。
《规范》提到,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全域设置视频监控系统,有条件的可设置具备火焰识别功能的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旗子暗记应实时上传至消防掌握室或者有人值守的值班室。
新建、既有建筑应培植或增设停充场所
早在2022年1月1日,东莞就已发布履行《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加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监管,为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管理事情供应了法律依据。个中第三十七条提到,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消防登高操作园地等地点严禁停放电动自行车。
基于此,电动自行车不能上电梯、进楼房充电的知识得到了一定的遍及,但人们普遍认为电动自行车在室外等非封闭的空间充电便是安全的。由此,电动自行车的违规停放、违规充电也成了引发失火的重大隐患。
今年3月,石鼓社区厚底山北街的一户自建房,看到有居民直接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一楼室内并充电。资料图
对此,新规明确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标准等干系哀求。个中提到,新建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应培植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既有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应根据须要选择得当位置增设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
设置在建筑内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设置在建筑首层、半地下层或地下一层,并宜靠外墙支配,不应设置在负二层及其他建筑楼层,且应设置失火自动报警系统、排烟举动步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道滘丽水佳园小区。资料图
建筑外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车场不应与托儿所、幼儿园及其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举动步伐及其活动场所,学校传授教化楼及其集体宿舍,医院病房楼、门诊楼贴邻培植。
针对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占用住宅小区架空层影响安全疏散、存在失火隐患的问题上,新规也作出详尽规范。详细而言,设置在建筑架空层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墙面、顶棚、地面等装修材料应采取不燃材料;还需与建筑的采光透风井、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其他部分进行有效的防火分隔,但面向室外的架空区域不得封闭,以知足透风排烟须要。
划定停充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任务方
南都曾就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问题采访了多位社会管理专家,专家们皆表示,应建立常态化的部门联结机制形成管理协力,如采纳建立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等形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自发”的多元主体共治机制。
南都理解到,今年的新规由消防部门联合住建、城管、供电、公安等多个部门共同进行统筹方案与制订,正是各部门形成管理协力的表示。同理,电动自行车的消防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也需各方主体折衷着力,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确保任务层层落实。
东城街道犬眠岭村落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换电站。东莞消防供图。
在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事情的分配上,《规范》明确了各管理主体的职责范围:由属地镇街(园区)、社区(村落)卖力组织折衷做好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干系事情;机关、团体、企业、奇迹单位应卖力本单位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事情;物业做事企业应卖力其管理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事情;未设物业管理做事的村落(居)民区,应由村落(居)民委员会统一明确该居民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详细卖力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事情。
《规范》在日常管理上提出的哀求则与专家提出的“多元共治”理念契合,即建筑产权单位,利用单位,管理单位,居住区物业做事企业,村落(居)民委员会,出租屋所有权人、转租人以及受委托管理出租屋的机构、职员等应建立日常消防管理和巡查制度。
出租屋所有权人、转租人以及受委托管理出租屋的机构、职员还应按照《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哀求实行日常管理。
2024年1月起,东莞常平镇智网中央在木棆村落试运行AI智能监控电动车方案,通过AI算法识别电动自行车入户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图源:常平综治
《规范》特殊提到,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应符合下列哀求:不应在建筑物内除电动自行车库以外的其他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进行充电;不应违反用电安全哀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不应在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楼梯间、疏散通道及其两侧等影响通畅的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进行充电;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不应拉接临时线路、插座和开关。
《规范》还提醒称,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充电器应阔别可燃物,不应放置在电动自行车座垫等可燃物上,确保透风和散热;应严格按照利用解释进行充电,在充电前应对待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进行安全状态检讨,对充电器、插座、插头、线路进行检讨,不应一座多充,不应永劫光过度充电;不应利用违规改装蓄电设备或者不合格的蓄电池、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禁止携带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进入电梯轿厢。
采写:南都 曾奕静 演习生 蔡莉莉 林仕峪
拍照:南都 刘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