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欣

编辑|姚赟

图片来源|中企图库

4月26日~28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理的2024(第十六届)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一场别开生面的“非尸首验”专场活动拉开帷幕。
该场活动由嘉吉投资中国区副总裁刘畅主持,特邀苗族剪纸艺术家蒋红麟和乱针绣第四代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海云作为分享高朋,共同磋商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活动期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项目在现场通过静态展览、非遗手工体验互动等,为大家呈现了别样的非遗之美,呼吁更多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支持非遗传承和女性发展。

木兰汇约会天才妈妈|立异产品融入生活多元传播助力非遗传承和女性成长

精彩分享如下:

1.非遗不应该是古老去世板的,也不应该束之高阁,放在博物馆里,应该“活化”出来,交融到当下,用当下的措辞和语境再次领悟创新,重新回到我们当代美学里面。

2.非遗该当有更多当代艺术的表达,加上一些更好的设计,才能变成更好的产品。
只有变成更好的产品,在生活中去传播,我们的非遗才能够发展下去。

3.刺绣针法很多,但是分为两大类:平绣和乱针绣。
不同地方的题材,就用不同的针法绣制。
四大名绣是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之首,风雅雅洁、和光顺匀。
广东的粤绣色彩夺目,富丽堂皇,有的时候叠凹出来,有的凸出来,有的地方垫了东西,以是它的立体感比较明显,他们也是用的经线比较多。
蜀绣比较密集,湘绣比较艳丽。

4.我们还会做刺绣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挂墙上,摆桌上,还可以拿在手里,穿在身上。

以下为分享实录,有删减:

刘畅:我是本场论坛的主持人嘉吉投资中国区副总裁刘畅,请许可我代表主理方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本日我们特殊约请到两位高朋,她们是苗族剪纸艺术家蒋红麟和乱针绣第四代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海云。

首先给大家带来分享的是蒋红麟老师,她出生在青山碧水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市,缘于对苗族文化的热爱,十多年前开始收藏苗绣、不断学习研讨苗族图形创作与刺绣技法,试着将苗族文化的图形艺术与深刻的人文内涵传承领悟并发扬光大。

蒋红麟:非遗应该“活化”出来,用当下的措辞和语境再次领悟创新

非常愉快本日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分享苗文化和苗族剪纸艺术。
说到苗文化大家可能不陌生,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苗族还有剪纸,本日为大家大略剖析下苗族的剪纸。

苗族是一个古老、神秘、积极乐不雅观的民族,它又极具深厚的人文内涵,苗族公民在大家心中是能歌善舞的。
现在全天下苗族人口已经超过1100万,在黔东南苗族人口就已经超过了600万,贵州黔东南是天下上最大的苗族聚拢地,也是我出生的地方。
得益于那片地皮,我理解到许多残酷的非遗文化。

说到苗服,大家常常在一些电视节目、影视作品里面看过,但苗服跟苗族剪纸的联系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由于苗族剪纸被隐蔽在丝线里。
在苗族,我们把“剪纸”叫“剪花”,是刺绣的底模。
我们把它做成花样,放在布上,末了用丝线刺绣覆盖个中。

衣饰文化的发展便是人类史写照。
尧舜禹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对付我们来说,衣饰的纹样非常主要。
它上面不只是俏丽的纹样,还包含着人文历史。

有人说苗绣是无字天书,上面的纹样记载的是古老的人文内涵,有很多宇宙的密码,还有一些天文里面的符号。
我本日穿的便是一个古老的衣服,我还把百鸟衣也带到了现场,是我的藏品之一。
百鸟衣是男款,我身上穿的是女款。
最早历史记载百鸟衣是在贞不雅观三年,当时苗族首领谢元琛进长安拜会唐太宗,穿的便是这种类型的百鸟衣。
到了长安,他的随从都是穿卉服鸟章,形成轰动,唐太宗让画师严通书临摹作画记录下来,这是对百鸟衣最早的记录。

苗族的图腾都是有自己的出处和含义的,比如枫树纹就有一个传说故事。
我们最主要的一个图腾叫蝴蝶妈妈,我的剪纸作品里,最多的创作灵感便是蝴蝶妈妈,它被称为万物之母。
蝴蝶妈妈从枫树心里飞出来,这便是枫树纹。
苗族纹样造型让我非常着迷,以是最开始我是收藏苗绣,收藏过程中我学会了剪纸,我现在正在研究纹样。

苗绣的支系特殊多,据不完备统计,我们苗族有100多个支系。
每一个织系的纹样、造型、衣饰都不一样,这也为我的剪纸创作供应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苗绣技法特殊多。

作绣,能够用丝线表达出青铜器的质感,会让人觉得触摸到立体多维的质感和肌理。
比如蜡染的衣服上有很多涡旋纹,我们也叫涡驼,代表的是一个生命起源。
这并不是大略的涡旋纹,它是蝴蝶妈妈的传说故事里面的“水泡”,也代表生命的起源。
以是苗绣纹样里面,大家可能看上去以为变形、抽象、夸年夜,但是要结合科学、宇宙,结合历史来看,是很具像的,很有人文内涵。

我本日带到现场的百鸟衣,用显微镜看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它的肌理。
它中间蟠龙跟陶罐上的龙便是一样的,传说中伏羲也是蛇形的,这些纹样都与汉陶、青铜器、出土文物上的纹样相似。
由于古时我们本身便是从中原迁徙过去的,是人类学的“活化石”,以是看这些纹样我们能看到古代的历史。

当我沉迷于苗绣神秘纹样时,总会有很多很神奇的链接,比如,我曾制作过的一个纹样跟冰雪奇缘里面的纹样是一样的。
去国外旅拍的时候,我很喜好穿古老的苗服,希望将古老的苗服展示出去。

我以为,非遗不应该是古老去世板的,也不应该束之高阁,放在博物馆里,应该“活化”出来,交融到当下,用当下的措辞和语境再次领悟创新,重新回到我们当代美学里面。

剪纸在苗族里是非常主要的。
很多绣娘都会绣花,50年代基本每个人都会绣,60、70年代还有部分人会绣,但是很少人会剪纸。

苗族剪花是由固定的人——当地的剪花传承人保管这个花样,每个织系的花梗和花样不一样。
由于苗族人每一个织系的纹样布局不相同,以是这也变成了区分织系的标志,类似于族徽。
苗族人从你穿的传统衣饰上基本就能够辨别你是来自哪个地区的。

《木兰辞》里面有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个中“花黄”便是有钱人家金箔的剪花。
剪纸兴起西汉,盛于唐朝。
唐朝的剪纸是由一些金箔剪一些花样,有的贴在鬓角上面,有的帖在眉心中间,受佛教文化影响,把它当成了一个装饰品。
没有纸之前,剪纸便是用一些树叶,自然界里面的东西,用一些金箔。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里,有一个非常像剪纸纹样的金箔片,便是用镂空的技艺。

我是做剪纸艺术的,有大量的藏品,我常常从藏品里把这些纹样抽离出来,以我自己的措辞语境进行表达。
也常常去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希望更多的人传播我们非遗的这些文化,能够让我们非遗的技艺延续下去,生生不息。
以是,2022年时,我参加了“天才妈妈”的活动,当时为冬奥创作过作品,我把冬奥会的冰墩墩跟苗族纹样进行领悟。

我创作的这个流派是无稿剪纸。
汉族剪纸是有稿的,是须要提前设计提前画,然后用刻刀镂空出来,然后变成一个纹样。
像我们这个流派是用剪刀和纸,我们创作材料特殊大略,只有剪刀和纸,顺应你内心的感应,心与手相连,通过这个链接,把这些线条纹样呈现出来。

我还创作过鱼龙蝶、凤鸟,我前两天在威尼斯参展就带了这两幅作品,当时就用了光影呈现的效果。
非遗该当有更多当代艺术的表达,加上一些更好的设计,才能变成更好的产品。
只有变成更好的产品,在生活中去传播,我们的非遗才能够发展下去。

周海云:不仅可以挂在墙上,摆桌上,还可以拿在手里,穿在身上

刘畅:蒋老师分享了苗绣和剪纸,她是把苗族剪纸艺术推向威尼斯的第一位中国苗族人。

接下来有请乱针绣第四代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海云女士,她曾得到“三二针组合乱针针法”“立体三层绣”“高色牢度蚕丝线染色方法”等6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出版专著《艺海扬帆》《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周海云刺绣作品集》。
她的不少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从业50余年,周海云女士带徒2000余人,赴新疆、内蒙、贵州等地授艺。

周海云:我是乱针绣第四代传人,我的老师张玉英今年90岁了,还在刺绣。
乱针绣有靠近100年的历史,她是第三代传承人,我是第四代,我女儿是第五代。
我女儿从国外回来,也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同时,我们还约请了美国的艺术家也参与进来。

刺绣有4000多年的历史,很早就有刺绣服装的记载。
魏晋期间,受到绘画影响涌现了不雅观赏品,刺绣开始涌现一些山水题材。
到了唐代,从衣饰到刺绣的绘画,都运用了里边有丝线、银线染绣这种图腾。
宋代的时候,开始有审美觉得了,绘画也开始涌现立体、色彩的演化。
当然,里边相应也会涌现很多针法,像平针绣、滚针、切针等等,也有很强的立体感。
元代涌现了百衲,便是我们小时候穿的百衲衣。
明代的时候,刺绣品种比较丰富,这也是历史上刺绣的流线最盛的时期,里面有发绣、刺绣等更多的绣种出来了。
清代早期,沈寿是第一位仿针绣的刺绣老师。
他最早绣泰西画的人物,受到了西画的影响,利用泰西花卉图案,用色艳丽豪华,做出了跟以前不一样的绣法。
清代期间的色彩比较喜庆,喜字和寿字用不同花鸟组合的,看起来比较鲜亮。

苏绣是四大名绣之首。
最早期间,苏州有很多人从事刺绣行业,同时还在苏州设立了织造府。
当时半数苏州人从事织绣干系行业,不仅王公贵族、王侯将相用刺绣,民间也能处处看到。
我的一幅刺绣作品曾用了平乱结合,个中的玉兰花用了平绣制作,细光平滑,树干用了乱针绣,色彩丰富、立体感强,后来我带着这幅作品上了《星光大道》。
还有一幅海鹤图也是用的平乱结合,海浪边缘是一根线批的,石头用乱针绣织的,用层层叠叠色彩绣出来石头的厚实感,它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刺绣针法很多,但是分为两大类:平绣和乱针绣。
不同地方的题材,就用不同的针法绣制。
四大名绣是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苏绣作为四大名绣之首,风雅雅洁、和光顺匀。
广东的粤绣色彩夺目,富丽堂皇,有的时候叠凹出来,有的凸出来,有的地方垫了东西,以是它的立体感比较明显,他们也是用的经线比较多。
蜀绣比较密集,湘绣比较艳丽。

我们还会做刺绣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挂墙上,摆桌上,还可以拿在手里,穿在身上。

《风雨归牧图》是我的代表作。
里面的树,用了我发明专利的针法绣制,三二针组合乱针绣,以是个中的树轻盈灵动洒脱,牛身上的毛毛、吹着的笠帽里面用了很多不同的针法,俗称乱针绣。
还有《阿房宫》,高度192,宽度692,现在在广东中国研究所收藏着,好多绣娘绣了将近两年的韶光。
《七彩牡丹》目前放在北京的APEC会议中央。

还有一幅《百万年夜军过大江》,这是我们院长画的作品,这幅作品的真迹捐给了南京艺术博物院,我约请他后来到我事情室辅导了好几次,他给我来辅导过的一幅作品我也带到星光大道,后来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了。

我们跟星巴克上海的非遗观点店和武汉最大的星巴克旗舰店互助做了许多文创,我们还去新疆,去内蒙,让苏绣融入生活。
我女儿现在就在做这些,不管是鞋,还是衣服,都让刺绣融入到生活中去。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