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人艺党组布告王文光先容,2023年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北京人艺的创作和演出,便是“多”,新戏多,戏院多,演出场次多。个中新创剧目11部,整年演出35部剧目,累计上演达503场,不雅观众25万人次以上,个中,1.7万学生以40元的低票价走入戏院。这一年,不仅5个戏院满负荷运转,也让多戏院运营成为新常态。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北京人艺将连续聚焦原创、擦亮经典、打磨佳构,用五座戏院与不雅观众共同续写新一年的戏剧影象。
新创剧目京味打头阵 天下经典回应中法建交60年
在院长冯远征的先容下,2024年北京人艺的创作演出操持也逐渐清晰。据悉,今年重点发力的仍是新戏创排,除跨年上演的新排大戏《张居正》外,目前,一部当代原创京味儿大戏《永定门里》已建组排练,这部作品由刘锦云编剧,唐烨导演,于震、苗驰等舞台中坚挑梁,在叙事题材、舞台样式、演员演出方面都是一次对付京味儿作品的全新探索与延伸,是一部带有人艺精神的京味大戏。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由林丛导演的法国文学年夜师莫里哀剧作《悭吝人》,将上岸北京国际戏剧中央·曹禺戏院,这部古典笑剧在2023年曾以剧本朗读的形式呈现,收成不错口碑的同时也具备了搬上舞台的根本。
此外,还有数个新排作品正在预备之中。
大戏院里看经典 小戏院里看“大”戏
今年正逢老舍师长西席诞辰125周年,春节期间陪伴不雅观众的正是那出《正红旗下》,而春节假期后登台的将是老舍师长西席的另一部剧作——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茶馆》,用这两部对话70年的创作追忆一代文学大家。此外,都城戏院今年还将上演唐烨导演的新排版历史大戏《天之骄子》,跨年大戏《张居正》也即将迎来二轮演出,《天下第一楼》《雷雨》《玩家》也将相继登台。此外,经典历史剧《李白》中, 濮存昕将在自己70岁的年纪完成对角色以及自己的寻衅。
位于北京国际戏剧中央的曹禺戏院,今年的演出仍旧主打近些年来的新排作品,个中包括冯远征导演的新排版《日出》,去年重新排演并升舱到曹禺戏院的《足球俱乐部》,李幼斌、史兰芽夫妇携手的《老式笑剧》,闫锐导演的新排版《原野》,任鸣、丛林导演的《榆树下的希望》今年将首次从小戏院升级到曹禺戏院,莫言的剧作《我们的荆轲》也将再度登台。
将在人艺实验戏院上演的除了跨年小戏《她病笃之际》外,徐昂导演的《情人》,林丛导演的《我可怜的马拉特》,任鸣导演的《我爱桃花》,张彤导演的《宗子》,杨佳音导演的《哈姆雷特》将轮番登台,小戏院口碑之作《燃烧的梵高》也将以全新阵容亮相。
而北京国际戏剧中央·人艺小戏院内,既今年年初上演《霸王别姬》后,唐烨、龚丽君导演的《晚安,妈妈》、何冰导演的《赵氏孤儿》、杨佳音导演的《长椅》三部近年来的小戏院口碑之作将先后登场,让不雅观众在小戏院里看“大”戏。
海内巡演看上海 走出国门看莫言
依托五座定位不同的戏院空间,今年“引进来”的外邀剧目将更加丰富多元。个中“都城戏院佳构剧目约请展演”将迎来十周年的升级重启,品牌将更名“北京人艺国际戏剧约请展”,以国际化视野,联动人艺所属五座戏院空间,结合现场演出、学术论坛、艺术讲座、戏剧放映、主题活动及更多创新性文化互换形式,连续为不雅观众奉上来自天下的戏剧佳构。
《正红旗下》剧照 李春光摄
外出巡演自去年重启后,今年10月至11月,北京人艺将开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巡演——携《茶馆》《哗变》《日出》《杜甫》《正红旗下》五部大戏赴上海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巡演。历史上,北京人艺曾于1961年、1988年、2012年、2014年先后四次大规模赴沪演出。这次是时隔十年后又一次大规模上岸沪上。演出期间还将配套开展干系纪念展览、艺术教诲、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戏剧文化互换。五部剧目的选择颇具深意,个中《茶馆》《哗变》1988年赴沪演出时,是由第一代艺术家演出的经典版本,这次既是展示也是致敬。
随后《正红旗下》作为近年来人艺精心打磨的京味儿题材话剧,将在结束上海演出后,连续赴苏州、南京“南下”巡演;小戏院话剧《哈姆雷特》将于4月赴澳门地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节。
讲好中国故事,也是今年对外文化互换的主要任务。今年5月,《我们的荆轲》将赴塞尔维亚开启巡演,这部由“诺奖”得主莫言编剧、任鸣导演的传统文化题材大戏,经由十余年的打磨,再次走出国门,也是北京人艺疫情后跨国演出的第一站。
让经典走出人艺 将百姓请上舞台
人艺公益做事品牌今年将根据上演剧目组织整年的公益讲座及戏剧活动,如新剧目创作分享会、经典剧目播映等。还将结合今年重大纪念活动及事宜设计制作专题临展,如老舍诞辰125周年、欧阳山尊诞辰110周年、郑榕诞辰百年、《雷雨》揭橥90周年等,展览不仅在人艺戏院内展出,同时也将在群众活动中央、区图书馆等基层进行巡展。
《我们的荆轲》剧照 李春光 摄
同时,落实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操持“,人艺连续深耕与高校的双向互动,持续打造北京人艺“戏剧的力量”品牌,将优质戏剧文化内容送进大学校园。届时,将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打造更有针对性的戏剧活动,为结对共建高校话剧社团排演人艺经典剧目。
已持续举办八届的“致敬与传承”群众戏剧公益演出也将连续,今年的“致敬与传承”将开设高校学生专场,此外,北京人艺还将着力把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和菊隐戏院打造成戏剧教诲与遍及的公益活动“网红”打卡地。
文/北京青年报 郭佳
拍照/北京青年报 刘畅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