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位网友5年前花220万买了一套屋子,之后为了资金周转,他不得不以130万的价格忍痛抛售。
强烈的落差让他瞬间觉醒,他创造这几年的努力全都化为泡影,到头来白干一场。
确实,这几年房价一起颠簸,不少家庭的房产代价都在持续下跌。
过去的二十年,很多人都靠房产投资迅速变现,赚得是盆满钵满。
特殊是手握好几套,乃至十几套的朋友躺着就把钱赚了,喜上眉梢,生活滋润津润。
而现在,房产的颠簸冲破了很多人的暴富梦,一梦惊醒,何去何从。
一、房产市场面临的5个问题
1、房价与收入增长的失落衡
在一线城市,房价的居高不下已经成为普通工薪阶层的包袱。
脱节征象不仅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也对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阻碍。
2、供需失落衡
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房屋空置率上升,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大量新建房屋空置,摧残浪费蹂躏了宝贵的地皮资源,也增加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
3、居民负债高
贷款规模扩大,居民负债率也在不断攀升,限定了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潜力。
高负债率使许多家庭在面临经济压力时更加谨慎,对购房等大额支出持不雅观望态度。
4、人口构造变革
老龄化的加剧和少子化征象将直接影响住房需求。
据统计,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1.1%,老年人群体的购房意愿相对较弱。
年轻人结婚率和生养率的降落,更是对房产市场构成了长期压力。
5、经济环境的影响
龟龄和少子化不仅影响了人口构造,还对经济增速产生了制约。
6、政策成分
“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依然光鲜,将连续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
未来购房的主力军将紧张集中在年轻人结婚、改进型换房以及屯子进城购房等刚性需求上。
然而,考虑到未来结婚率和生养率的大幅低落,购房需求的增长动力还是不敷。
二、王健林谈中国楼市
在评估一个城市的房地产潜力时,人口成分至关主要。
如果一个城市能够持续吸引人口流入,其房地产市场常日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房价也有上涨的动力。
相反,对付人口外流的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可能不太乐不雅观。
对此王健林指出,未来十年,随着数亿人口进入城市,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仍有上涨空间,尤其是对付那些人口持续增长的城市。
不过,对付人口流失落较为严重的三、四线城市,尤其是一些县城,房价的增长潜力则相对有限。
同时,马光远也提出了“3个20%”的不雅观点,即未来只有20%的城市、20%的房企和20%的屋子具有投资代价。
所谓20%城市,是指那些能够持续吸引人口流入的城市。
也便是说,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城市的房价依旧坚挺,犹如“黄金价”一样平常。
而另一些城市的房价则可能相对较低,呈现出“白菜价”的趋势。
王健林有一句话“屋子是用来住的”,不仅是对房地产市场的提醒,也是对所有人的忠言。
对房产市场的颠簸,心态一定要平和。
买房时,应关注城市的发展潜力、房企的品牌和质量以及楼盘的详细条件。
对付须要购买刚需用房的人,未来五年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机遇,尤其是对付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的高品质房产。
过去二十年的快速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想要靠房地产投资致富的想法或许落空。
对付个人和家庭来说,合理方案财务,多元化投资,减少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非常主要。
就像那个卖房亏了100多万的那位网友,要为家庭做好资产配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资产灵巧,财务流利,才是应对未来不愿定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