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初代“网红餐厅”的绿茶集团又一次冲刺IPO。

近日(6月19日),绿茶集团再次递交招股书,花旗和招银国际担当联席保荐人。
这是绿茶集团时隔两年后重启港股IPO,也是其自2021岁首年月次提交IPO后,第四次冲刺港交所。

绿茶集团成立于2015年6月4日,其经营历史可追溯至2008年。
凭借绿茶烤鸡、面包诱惑等菜品,绿茶餐厅迅速走红,开遍大江南北。
不过,绿茶集团的成本市场之路却几度碰着坎坷。

当下,为了“捉住年轻人的胃”,餐饮行业“新玩法”层出不穷,竞争也愈发激烈。
桔子IT数据显示,过去十年(2013年~2023年)餐饮行业投资事宜累计超200起,不过自2016年后整体呈低落趋势。
那么,这次绿茶集团要靠什么吸引成本市场的目光?

杭州夫妻创办了一家网红餐馆年入35亿元

三年累计净利润约4.3亿元

据绿茶集团官网先容,2008年在西子湖畔,王勤松和妻子路妍开出了第一家绿茶餐厅。
与浩瀚带着功利主义的创业进程不同,王勤松和路妍的奇迹充满了动人的爱情旋律。
“从为背包客首创的青年旅舍再到茶园里的第一家餐厅,王勤松都按照曾是舞者的妻子心中勾画的空想主义蓝图而细细描述。

曾几何时,从西子湖畔走红的绿茶餐厅让许多顾客心甘情愿排长队;但如今,随着太二、小菜园等同类型的竞争以及新餐厅的不断涌现,绿茶餐厅已不是消费者的首选。

招股解释书显示,2021年~2023年,绿茶集团收入分别约为22.92亿元、23.75亿元、35.89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14亿元、0.17亿元与2.96亿元。

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照餐厅数目绿茶排名第三,按收入计绿茶集团排名第四;2023年绿茶集团霸占0.7%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家休闲中式餐厅,绿茶餐厅的人均消费大约在60元。
翻台率是衡量餐厅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从数据来看,2021年~2023年,绿茶翻台率分别为3.23次/日、2.81次/日和3.30次/日。

近年来,绿茶餐厅也在加速拓店。
数据显示,截至招股书表露日,绿茶餐厅累计开店382家,个中2023年新开设89家。
绿茶集团表示,操持于2024年~2027年分别开设112家、150家、200家及213家新餐厅。

秋田快饮副总裁罗哲明曾在投资机构深耕多年。
日前,她在接管《逐日经济新闻》书面采访时表示:“从绿茶来看,翻台率、进店客流量和客单价等与单店营收干系的指标均处于下滑或持平的状态,因此新增门店在全体增长逻辑里就至关主要。

虽然新店扩展野心勃勃,但不断新增的门店能否助力绿茶古迹,目前仍有待不雅观察。
罗哲明认为,当下绿茶面临的内部隐忧紧张包括品牌分城市线级的老化、增长想象空间受限。

“一方面,餐饮行业品牌迭代周期加快。
从2010年的绿茶,到2015年的西贝,到2020年的小菜园,每五年会有新的餐饮品牌涌现,新旧品牌对付一线城市存量市场的博弈紧张表示在品牌老化。
”罗哲明认为,这也是绿茶将新店方向定义为下沉市场的一个影响成分,但随着其他品牌的下沉化推进,这个韶光上风也会被拉平。
另一方面,单店营收提升不明显,核心增长仍来自门店数的增加。

卷门店卷价格卷下沉

中式连锁餐厅还是好买卖吗?

近年来,中式连锁餐厅赛道愈发拥挤,绿茶集团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外部行业竞争。

干系数据显示,从休闲中式连锁餐厅的市场霸占率、营收规模和门店数量来看,绿茶餐厅的核心竞争对手均是西贝、小菜园和太二酸菜鱼。
以太二酸菜鱼为例,2023年度其营收为44.69亿元,截至年末拥有门店578家。

在罗哲明看来,太二的市场布局策略与绿茶餐厅有一定的相似性,下沉市场是未来开店主要方向。
以太二为代表的品牌势必会从可选点位、消费者分流等对绿茶餐厅的下沉扩展形成压力。

当下,随着连锁化进程持续推进,餐饮行业的竞争从原来粗放的跑马圈地,变为原材料采购本钱、门店规模化管理水平、供应链保供能力、品牌的持续创新、产品研发频次和爆款率等方面的竞争。
争夺下沉市场之外,餐饮行业最明显的变革是品牌经营情形分级带来的极致性价比,以及连锁餐饮化的加速推进。

“极致性价比紧张表示为表象的贬价和内里价格感的增加。
从客单价来看,各大餐厅逐渐回归到了平价时期,例如呷哺呷哺、海底捞、楠火锅等头部品牌的集体贬价;而品牌代价感的增加,即定价不变的根本上,增加额外的附加代价。
”罗哲明表示。

谈及餐饮行业的未来趋势,罗哲明向《逐日经济新闻》表示,餐饮行业的毛利率均值水平在50%~65%,净利率均值为8%~10%,食材本钱、房租本钱、员工本钱等都是占比较高的固定本钱。
从大趋势来看,小而美的特色门店和头部连锁更为受益。

业内:项目退出难度增加

影响成本投资激情亲切

四战港交所,不丢脸出绿茶对上岸成本市场的急迫需求。

“从企业普适性角度来看,上岸成本市场紧张有三方面成分:创始人和创始团队对付IPO的追求;其次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对付退出的诉求,会涉及对赌和回购等条款的触发;对付上市后低本钱融资的需求。
”罗哲明见告《逐日经济新闻》。

不过,随着行业整体环境的变革,餐饮企业要得到成本的青睐并非易事。

据桔子IT数据,过去十年(2013年~2023年)餐饮行业投资事宜累计超200起,累计投资金额超190亿元。
个中,投资高峰期涌如今2015年~2016年,投资数量均高达40起;而2016年后餐饮行业投资整体呈低落趋势。

罗哲明认为,成本对餐饮行业的态度转变来自“募投管退”这四个环节的变革。

“最大的影响来自退出环节的收紧。
受成本市场大环境影响,项目的退出难度增加了,即投资人的收益退出路径受限。
从A股市场来看,比较2022年,2023年的IPO数量及募资金额双双下滑,A股IPO降温态势明显。
2024年上半年A股IPO市场已完成上市44家,相较于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

罗哲明向《逐日经济新闻》进一步剖析,退出受限传导至其他三个环节,最显性的表示是“募”环节的募资难度增加,LP(有限合资人)对付资金的投资方案更为谨慎;进而再传导至“投”的环节,即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也相应减少。

罗哲明表示,从近二十年的餐饮企业IPO来看,餐饮品牌上市紧张集中在两个周期:2007年~2010年,以村落庄基、小肥羊等为代表的餐饮品牌;2014年~2016年,这也是餐饮行业的上市黄金周期,如周黑鸭、呷哺呷哺等。

|温梦华编辑|卢祥勇 梁枭 盖源源

校正|王月龙

|逐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容许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利用

逐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