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文公寓建成于1930年。在上海,这样的老建筑总是为人津津乐道。个中的培文公寓彷佛还差了口气:无论人气还是曝光率,远不犹如样坐落在淮海中路上的武康大楼。后者在近十年极度走红,似烈火烹油,还带火了周边街区和商业。培文公寓,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武康大楼吗?
站在南北高架下的人行天桥,可以拍到培文公寓全貌,也是最佳拍摄点位
培文公寓淮海路侧仰视图
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的坐标
有门面,有故事,是成为网红的基本本色。当一座网红建筑也是如此。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人文历史,培文公寓丝毫不逊色于武康大楼。
在能干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赤色店招下,有褐色墙砖和红白分明的竖线条装饰,制高点是一个旗杆,以旗杆为中央,周边建筑层层“跌落”……站在南北高架人行天桥遥望,培文公寓风格光鲜,这是20世纪30年代风靡环球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培文公寓建成一年之后,大洋彼岸有一栋风格相同的大楼拔地而起——美国帝国大厦。
褐色墙砖和红白分明的竖线条装饰 戚颖璞 摄
公寓大楼细部 来源:网络截图
武康大楼的设计者是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培文公寓一样出自名人之手,是与邬达克生活在同时期的法国人赉安。但和邬达克不同,赉安很少为作品独立署名,更喜好以团队形式露出。1924年,赉安和合资人共同创立“赉安洋行”,此后,以赉安、韦西埃、克鲁泽三人的字母缩写“LVK”涌如今不少上海老建筑上,个中就包括培文公寓。
赉安洋行的三位合资人,左一为赉安
而赉安洋行在上海留下的百余处建筑遗产里,培文公寓无疑又最分外。
一方面,它是赉安洋行完备摆脱古典主义、全面转向装饰艺术派的开端。或许是由于意义重大,赉安等几位洋行元老对培文公寓很是钟爱,在建成约一年后,就把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搬入这栋大楼里,一贯运营到1942年。
另一方面,放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中,培文公寓也霸占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它开始,邬达克、赉安两位同样精通多种建筑风格的精良建筑师,在工作风格上差异开来。前者钟爱各种风格的杂糅混搭,后者一旦利用了装饰艺术和当代主义等新风格,便一以贯之下去,不再拾起古典设计。
“最难得的一点在于,赉安洋行坚持风格,不照搬业主需求,保持了建筑师的独立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方案学院教授郑时龄曾对说。
当时,上海建筑行业已有海纳百川之势,中西建筑师竞比较拼,呈现出培文公寓这样的公寓建筑,还有花园洋房、兼顾中西特色的石库门等等建筑形式。来自赉安洋行图纸上的公寓建筑,直接摒弃了繁复的花纹砖雕,转而看重功能上的实用性和设计上的前辈性,并不断精进。
据《上海名建筑志》《卢湾区志》资料,培文公寓二层以上为住宅,最小是两室户,还有3室、4室和5室户,每套房间都有壁橱或箱子间。厨房里备有烫衣板、小柜和集中供冷的固定冰箱。楼内装有垃圾管道,用圆铁牵制成,出灰口设在院子内侧,倾倒垃圾十分方便。
到了1935年建成的麦琪公寓,赉安洋行还设计出电梯、暖气、锅炉房,员工专用通道和跃层户型。
麦琪公寓(赉安洋行作品) 来源:上海徐汇公众年夜众号
如今上海最主流的地皮利用办法——“螺蛳壳里做道场”,也在赉安洋行得到充分的前瞻性运用。高安公寓地处转角,便按照地形特色“削”出弧度,用足空间。室内凹角空间也不摧残浪费蹂躏,被设计成“早餐角落”,和厨房牢牢相连。
高安公寓(赉安洋行作品) 来源:上海徐汇"大众号
简而言之,在赉安洋行建筑师们的笔下,舒适、宽敞、时髦、人本考量,是培文公寓等住宅建筑的底色。借助这些设计,奥妙地带动了生活的当代化。
“赉安洋行设计的公寓作品,每件都很有个性,堪称佳构。这对我们现在的住宅设计很有借鉴意义。如果住宅只是从标准化模板中出来的商品,很难对人们的生活办法产生影响,更难以产生伟大的作品。”郑时龄说。
在《来自法国的上海人:建筑大师赉安传奇》作者吴飞鹏看来,培文公寓是当时的霞飞路(即淮海中路)上的“巨轮建筑”,建成时不仅是这条路上的最高建筑,更是集中展现了当时极其辉煌的建筑造诣。
把时期特色进行浓缩展示
在当前上海严格的保护制度下,历史建筑能动的部位少之又少。能够打破物理空间,让建筑厚度无限延展的代价点,是住客们的集体影象和人文故事。
前几年,作家陈丹燕对武康大楼的住户进行了口述史记录。在她看来,武康大楼受到人们热衷的外在是蚌壳,而内里的安静的居民和历史才是珍珠。
培文公寓的珍珠是什么?它是老上海李女士的童年回顾。她说,小时候去住在培文公寓的同学家,房间还算宽敞,窗户区向外挑出,是半个六边形三角区,有三个窗格,蛮通亮,“小时候还对马赛克的宽敞楼梯印象深刻,我们常常在楼里捉迷藏。”
挑出的窗户区域有三扇窗格,非常通亮 来源:网络截图
挑出的窗户区域俯瞰构造图 来源:网络截图
内部马赛克楼梯 来源:网络截图
它也是时期特色的浓缩展示。20世纪上半叶国际形势风云激荡,1934年11月,培文公寓住客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家中举办过一场纪念十月革命的聚会。受邀参加的有宋庆龄,还有后来被中国人熟知的几位侨民,有中国十大国际朋侪之一起易·艾黎;有年夜夫乔治·海德姆,他和著名埃德加·斯诺一同走向陕北,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中国共产党精良党员,他为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更加响亮——“马海德”。而聚会发起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本身也是美国著名作家、,因长期宣布中国公民的革命斗争而被称为“中国公民之友”。
那时候,开在培文公寓底层的商铺还不是上海妇女用品商店,而是时装公司、毛线店和理发店,个中有一家“仁昌绒线号”,还和工艺美术大师黄培英有深度互助,买卖火爆。当时,绒线编织风行一时,很多上海女性都做得一手优雅的“绒线生活”,这背后既有各大绒线号的精心营销,也归功于上海秘闻深厚的纺织文化。
来源:瑞金二路街道公众年夜众号
培文公寓早期多为外国住客,到了在20世纪40年代,培文公寓又被民国富商孔祥熙购得,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变得更加亲民。从1956年起,培文公寓的底层开设为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是海内创建最早的女士用品专业特色商店。开业当天,《解放日报》更是揭橥评论寄予期待“希望妇女商店的事情职员,常常研究妇女的须要,为我们的姊妹们做事得更好更严密。”
探究网红背后的成因依然有必要
由此看来,培文建筑要成为网红的基本本色,可与武康大楼比肩。但这么多年不温不火,乃至被层出不穷的新大楼粉饰锋芒,有人说它“命不好”。玄学背后,实在有依据。
一来,武康大楼的火爆和区位有关。武康大楼周边商业化氛围较弱,少有高楼,大楼位于路口30°夹角区域,马路呈放射状,周围视界开阔,这几年在架空线整治,大楼前的玄色蛛网入地,让建筑本体更加突出。
比较之下,培文公寓显得局促很多。横亘在培文公寓面前的南北高架和人行天桥,挡住了行人视线,很丢脸到大楼全貌。而且在淮海中路的商业化浪潮中,路边大型商厦迭起,也让这座曾经的最高楼逐渐黯淡,这也是城市发展中许多历史建筑同样面临的问题。
“能不能通过天桥改造,给培文公寓留出透气空间”“天桥能改成地下通道吗?”不少市民呼吁。认为,随着上海建造工艺和地下空间开拓技能的快速发展,并非没有可能。
二来,武康大楼和其周边经历过系统性的、持续的城市设计。2019年,武康大楼本体完成了保护性修缮,是上海首个试点历史建筑修缮、旧住房改造和高空坠物整治“三合一”的大楼。武康大楼对面的人性区域向外拓宽为500平方米,成为不雅观赏大楼的最佳落脚点,道路也更安全。地上的窨井盖被精心设计,地面还新增导航标识,指向周边老建筑和地铁站点,让动线节点串联起来。
让建筑从内而外保持整洁都雅,是培文公寓须要努力的方向。走进培文公寓内院创造,小区内横亘着不少玄色架空线,袒露在外墙上的管线、空调外机也比较多。
培文公寓小区内院有不少架空线,前为公寓的赞助用楼,后为主体大楼 戚颖璞 摄
培文公寓小区内院的架空线和袒露管线,右侧为公寓主体大楼,左侧为公寓赞助用房 戚颖璞 摄
培文公寓构造图,中间三角型建筑为赞助用楼
诚然,武康大楼的火有一定有时成分,并吸引到更多资源倾斜。但今日之上海,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星罗棋布,更多的老建筑和培文公寓一样隐居于幕后。无论培文公寓想不想成为网红,探究网红背后的成因依然有必要。
当前,上海全面进入存量更新阶段,上海市委市政府2024年第一会更因此城市更新为主题开局,这正是老建筑们欢迎新生的大好机遇。
培文公寓能不能率先垂范,探索一条老建筑活力再造的新路径?
况且在IP塑造上,培文公寓还具备武康大楼没有的上风——拥有一家曾引全国风气之先的专业特色商店。只管目前来看,培文公寓和商店还没有完备相互造诣,但业内人士信心满满,在新一轮改造中,商店必须要和百年建筑文化秘闻结合,实现破题。
1957年,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店招 来源:瑞金二路街道"大众年夜众号
正如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极大程度促进了全社会对野生物种保护的关注。培文公寓为何不能成为老建筑里的“旗舰物种”,提升城市居民对文脉保护的重视程度?
相信在上海妇女用品商店整修之后,未来的培文公寓将连带周边雁荡路、南昌路、淮海路上的其他老建筑,共同组成一条丰富精彩的citywalk路线。当然,我们也期待上海能有更多的“旗舰建筑”。
栏目主编:陈玺撼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戚颖璞 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