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北实在是有点火。

但火的同时,人们对东北的刻板印象彷佛又加深了一些。

比如最近火爆出圈的“花袄文化”在国内外各大平台霸榜热搜,成为短视频平台中的最大爆款,浩瀚自媒体博主身着东北大花袄,在国内外各大街区街拍走秀。

大花袄/大花布=东北,彷佛是一个全国人默认的命题,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东北大年夜花布其实是上海人设计的

且不说在东北,险些没什么人习气日常穿着大花袄出门,更不用说全国各地险些家家户户都有这样一条大花布床单。

最关键的是,这种“东北大花”图案,根本不是源自于东北,而是出自上海人之手。

东北大花布,源自上海?

1952年,上海华东纺管局成立,其旗下的设计室聚拢了当时中国水平最高的设计师。
由于当时国人衣饰颜色和图案都比较单调,华东纺管局设计室号召设计师们发掘能让公民群众喜好的设计图案,终极通过市场调研等办法,设计出了“百鸟朝凤”“田舍乐”“鸳鸯戏水”“孔雀牡丹”四种纹饰,后来又设计出了“红牡丹”“锦凤”“牡丹凤凰”三种,后来盛行的东北大花图案,便是从当时的“红牡丹”改良而来的。

上海华东纺管局设计的样图。
图/网络

以是,现在所谓的“东北大花”是后人强行给东北加上去的。
由于东北小品、二人转等文艺作品在全国的风靡,作品中又偏爱利用这种颜色鲜艳丰富、饱含激情亲切的大花布,于是东北大花布逐渐演化为了对东北的刻板印象。

这个在一些人眼中有些“土”的大花布,不仅曾经是席卷全国的时尚爆款,而且在本日被解构成了更加多元的文化符号,比如在综艺《乐队的夏天3》中,乐队“二手玫瑰”摘得了冠军。
他们的专辑《一枝独秀》封面,便是“东北大花”。

“二手玫瑰”的专辑封面图。
图/网络

在2015年,“东北大花袄”时装秀初露锋芒,成功进入中国国际时装周,惊艳了国内外各路媒体和时尚圈。
时尚圈、音乐圈、餐饮界、游戏界、豪车界......如今你能在各个领域看到“东北大花”的身影。
而在这统统的背后,是一段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时尚传奇。

2024年1月23日,辽宁沈阳,一辆满车贴“东北大花袄”图案的劳斯莱斯亮相一阛阓共享大厅。
图/视觉中国

大花布,真的很“土”吗?

可能很多人认为大花布的设计很普通,乃至有些“土”,但实际上,大花布对付20世纪中的中国来说,不仅是正儿八经的艺术作品,而且是充满超前设计理念的顶尖作品。

美国艺术家凯欣德·威利设计作品《阿伦伯爵詹姆斯·汉密尔顿的肖像》,受到了英国著名印花设计师威廉·莫里斯的启示。
而“东北大花布”同样启示于威廉·莫里斯。
图/《花:探索盛开的天下》

华东纺管局的前身是中国纺织培植公司,旗下设计室本便是上世纪40年代上海著名的设计行业标杆,一贯是海内顶尖的印染设计师们的第一选择。
而这些设计师大部分都有外洋留学的经历,在西方超前的审美理念以及艺术熏陶下,他们有着不俗的艺术设计实力。

而花布的设计来源,同样来自于超前的艺术理念:在20世纪之前,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一贯是西方艺术界的主题之一。
其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一贯在推崇“自然主义”,提倡对自然进行深入不雅观察,把自然界中的花草藤蔓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威廉·莫里斯的印花设计也是工艺美术运动中最为经典的顶级设计。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花布《肯尼特》,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品,也是启示“东北大花布”的灵感来源之一。
图/《花:探索盛开的天下》

大花布的设计,便是参考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印花设计风格,再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东西方碰撞后出身的时尚火花。

工艺美术运动后期,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开始兴起。
新艺术运动涵盖了更多的艺术形式,比如建筑、家具、首饰、平面设计等。
虽然形式变得更加多样,但新艺术运动仍沿用了「花」这一自然物体作为紧张创作元素。
这一期间的蒂芙尼灯具、家具、织物和锡制相框,标志着以花卉为灵感的装饰艺术高峰,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克里斯托弗·德莱赛设计的花卉图案是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这一图案被欧洲和美国的浩瀚厂商采取,涌如今无数的织物、地毯和壁纸上。
图/《花:探索盛开的天下》

新艺术运动无疑也影响了中国的设计师。
印花窗帘、台灯、首饰等等多样的设计层出不穷。
比如同样家家都有的花纹脸盆、花纹台灯等物件。

到了本日,除了“东北大花布”的溘然爆火外,花纹在时尚界一贯霸占着一席之地。
比如冬奥会中的颁奖礼服“唐花飞雪”,纹样取自敦煌唐代牡丹花的花形,以简化的分散布局在裙摆上,印花被授予了更具“中式高等”的韵味。

北京冬奥会上颁奖礼服共有三套方案,分别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
图/视觉中国

足以看出,花卉对中国设计界的影响有多深。
事实上,花卉作为设计元素中的王者,对全体人类的艺术史都影响颇深。

花,设计元素中的王者

自古以来,花便作为美的象征,一贯陪伴在人类旁边。
早在4000年前(可能更早),人类就已经开始对自然界里的花产生兴趣并去创作了。

花也是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大师们最爱的工具,在古代文物、绘画、素描、拍照照片、影视作品中,花的影子无处不在。

百合花图案一贯是法国王室的象征。
图/《花:探索盛开的天下》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重磅引进英国百年艺术出版品牌费顿“艺术灵感”系列——《花:探索盛开的天下》,精选人类历史上顶级艺术大师的316幅作品,只为向读者呈现花的美好。

▽点击下图理解更多

除了绘画以外,花卉图案一贯被广泛运用于装饰艺术中,尤其是17世纪往后。
《花:探索盛开的天下》搜集了10余种艺术表达形式,从老扬·勃鲁盖尔、扬·范胡塞姆等荷兰黄金时期画家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花卉静物画到形形色色能够充分展现创造者高超技艺的工艺品。
不同时期的作者,都在用艺术探求心灵的窗口。

▽点击下图理解更多

钱匣上布满了花卉图案,用于展示大自然奇珍奇宝的珍宝箱上也镶嵌着珍珠母材质的花朵。
不论彩色玻璃花窗、祝羽觞的杯体,还是银盘、勺子、帷帐、窗帘、被单,抑或佛兰德挂毯的边缘,都有花朵在怒放。

在瓷器和陶器上,花朵同样无处不在,比如15世纪初中国官窑烧制的青花快意耳抱月瓶上就有花的纹样,法国色佛尔瓷器厂烧制的精美瓷盘上点缀着蔷薇和翠菊。

清朝瓷器“百花不落地”的装饰纹样,寓意当时统治千秋万代。
图/《花:探索盛开的天下》

花美作为一种催化剂,两千多年来一贯引发着全天下不同文化下的艺术家和工匠的灵感,而他们所创造的精品将在《花:探索盛开的天下》中逐一展示。

人类历史上最顶级的花卉设计,都被这本书集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