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琬玉
编辑/郑亚文
第一次见到李文杰的人,开口一句话大多是:“你居然长这样”。
大部分服装设计师的形状和其设计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同等性”。但李文杰却充满反差,他爱穿根本工装,看上去便是个“大叔”。但他的品牌“山谷少年”给人一种性别界线模糊的“少年感”,衣饰清新精细,“我设计的衣服适宜身材偏瘦的人群,我是比较范例的山东壮汉,根本穿不下”。
但他的内心又是细腻的。从小在胶东半岛的山村落终年夜,李文杰对韶光流逝的感想熏染,是村落里河两岸的麦田由青变黄,收成季预示着日子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想学景不雅观设计,但阴差阳错读了服装设计,还拿了服装设计大奖。明明各大服装公司的事情都唾手可得,但他应聘的第一份事情,却是海洋公园的驯兽师,“很大一部分缘故原由是我不想离开青岛”。
当然,后来他还是去了服装品牌做设计师,遇见合拍的合资人后,他成了独立设计师。在他的回顾展览中,一件件衣服便是一篇篇日记。过往的74个系列设计,见证着他从8平米的“地下店铺”老板,成为年销千万元的淘宝店主。
冲破常规叙事
(李文杰)
9月,2024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闭幕,李文杰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评“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在媒体为他写的获奖宣布里,涌现得最多的,是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即墨花边、胶东棒槌蕾丝、百代丽、梭子绣等山东非遗手艺——他将这些元素用在了他设计的服装里。
李文杰在青岛市辖的即墨区终年夜。这里的低山丘陵地带和温带季风大陆型景象,塑造了他的一部分设计美学思想。对自然的亲近,种下了李文杰做生物学家的梦想。后来他做服装设计,偏爱用田园元素塑造清新又精细的风格,便有了“山谷少年”。
他的纺织技能启蒙来自母亲,李文杰的父母是县城纺织厂的职工。母亲在他出生后回到村落里,接零散的手工活贴补家用。在当时的胶东半岛,“即墨花边”是大多妇女都会的手艺。这种领悟了鲁绣和抽纱工艺的技法,能做出宛如浮雕的效果,常用于出口的桌布、围裙、抱枕等家纺产品。
小时候的李文杰常常依偎在母亲自边,看她的双手一直地动作,织物一针一线地被织出来。终年夜后,他创新性地将其用到了衣饰上,也得到了大奖。
(学生时期得到“新人奖”)
拿奖后,李文杰感慨,从2005年毕业荣获“小十佳”的新人奖,到现在的“中国十佳”,已经由去了18年。他的职业生涯并不符合传统叙事,中专毕业后,李文杰进入青岛大学攻读服装设计专业,拿到了“没有校友拿过”的全国大奖。
找工为难刁难李文杰来说不是问题,但由于不想离开青岛,毕业后,他到海洋天下应聘驯兽师。口试时,李文杰一起过关闯将,但末了领导哀求他跳一段舞蹈,“由于驯兽师须要带着动物演出”。内向的李文杰还是老诚笃实去了时装公司,三年后出来做独立设计师。
(李文杰&耿华亮)
他的合资人耿华亮学的是景不雅观设计,两个人学的都是对方最想学的专业。他们在一间阛阓租了8平米的“地下店铺”,更外向的耿华亮卖力接待客人、打理店铺,李文杰则闷头设计。
不会提需求的老板
8平米的店铺是他们的出发点。没有仓库,“所有的衣服都摆在那里”,险些每一件都是限量款,“做几件就卖几件,卖完就没有了”。
当时阛阓盛行英伦风和韩风,他们的店铺则装饰着拥有岁月感的老物件。由于青岛面辅料稀缺,资金有限,李文杰都是先找面料,再做设计。
也正由于独特的设计,不想与人撞衫的“潮人”成了店里的常客。后来除了青岛本地的店铺,他们在北京有了分店,还在全国开出十多家连锁门店。
(早期实体店-北京华贸店)
但李文杰有些力不从心,潮牌的经营须要主理人打造个人IP,“要社交,要频繁露脸,都没有韶光真正做设计”。而且,由于市场小众,哪怕定高价也很难盈利,“家里有矿的话无所谓,但我们须要靠买卖坚持生活”。
曾经的虔诚粉丝恨不得店里的每件衣服都是孤品,但李文杰明白,要做大市场,只能让买卖更大众。于是,在最被看好的时候,他们关掉了所有门店,在2012年开了“山谷少年”淘宝店,“在当时的同行和顾客看来,开网店是一件很low的事儿“。但他们便是选择了一条不那么酷的路,坚持走了十年。
最早,店铺只有两个人打理,接到一件订单,李文杰就闷头制作。他两天能做一件衣服,“那个时候的梦想是,每天都有订单”。
李文杰以为他自己小有天赋,但如果非要问,“实在没有人比我更努力”。毕业时,图书馆的老师见告他,“你们全体系加起来,都没有你一个人登记借阅的多”。后来事情,上司也对他青眼有加。原来他卖力设计女装,由于帮忙试穿男装时提过几次建议,就被调去设计男装。再到后来成立事情室,拍模特图,做衣服都是他卖力。在一次业内人士的聚会上,有人想结识卖力品牌宣扬片的编导,李文杰上前先容,“是我弄的”。
他是个不会提需求的老板,“由于表达不出想要的效果是什么,以是只好自己做”。早期,由于单量小,他们找不到互助工厂,只能选择手工制作每一件衣服。后来拼布、钩针反而成了店铺的特色。
预售是这间店铺的常态,他们常常将发货韶光定为7—15天。卖力生产的同事会在事情室制作单量少、工艺繁芜的格局,爆品则会交由互助工厂完成。随着规模扩大和单量的增加,目前店铺里有靠近一半的衣服由工厂制作,“一样平常情形下,一款衣服的首批货,我们备三五十件至两三百件不等,之后根据市场反馈再补货”。
虽然定位的是男装,但“山谷少年”性别模糊的风格和精美细节,反而吸引了很多女性顾客购买。由于拍照出片,很多艺人会用他们的衣服做造型,也带火了一些格局。爆单是李文杰担心的事情,前几年有一次,由于几款衣服卖爆了,发货韶光被拉长到两个月,“哪怕顾客乐意等,我们也以为很愧疚”。
拾穗的少年
设计是一个令设计师痛楚又着迷的事情部分,每每是卡到deadline(截止日期),才能迎来灵感迸发的一刻。在从业的十年里,李文杰做出了74个系列设计,每一个系列都记录着他的感情和生活细节,这些衣服便是他的日记。
店铺记录着从2012年开始的每一个系列,他将第一个系列命名为“起初只有风”,提醒他有关设计的初心,还有那8平方米的店铺。他和合资人都是为了做喜好的事才选择创业,面对快速增长的机会,两个人也都默契地选择了谢绝。
这是一间超过十年的淘宝老店,只有在最初步入正轨的那段韶光,有过跳跃式增长,此后一贯成长缓慢,“店铺近几年发卖额才打破千万元大关”。
在店铺的十年回顾展上,有从2012年就购买的粉丝前来捧场。李文杰从来没有假设过服装的穿着场景,来的也是各行各业的人。有位虔诚顾客的职业是法官,“他在事情日穿的都是制服,但在周末穿的都是我们的衣服”。乃至有粉丝说,“衣柜里有300多件你们家的衣服”。
今年,店里最新的格局,是李文杰应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约请,设计的秀场款,“在去北京走秀的前一夜,我还在赶末了两款衣服的设计”。
这一系列被命名为“拾穗的少年”,“拾穗”谐音“十岁”。对付团队而言,“成立十年的‘山谷少年’没有多少造诣和商业上的成功,但坚持梦想的我们心中丰裕且富余”。
他们会在衣服里藏一些小心思,但如果不提的话,大概率不会有人知道,“如果一件衣服的设计没有到位,也拿不脱手去投入生产”。他在衣服里放了很多回顾,不重样的纽扣,对应的是物资匮乏的童年时期,“只能在网络的扣子里挑拣缝补,没有成套的”。还有一件针织围巾,颜色从浅到深,每织两行,纱线就会增多。到后来,深色部分已经有20根纱线,像是不断增长的年事,织在一起有种“沉甸甸”的视觉效果。
秀场还原了李文杰影象里的闪光点滴,T台是麦田秋收的场景,走秀由一个在草垛上吹口琴的少年开启,结束时仍旧是一位坐在草垛上吹口琴的少年,只不过他已经终年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