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这会儿很想喊一句 LCD 永不为奴,但是还是得认清一个事实,那便是去年推出的手机,不管是旗舰机还是千元机,它们绝大多数用的都是 OLED 屏幕,LCD 可以说大势已去。
就拿现在这个韶光点来说,如果我想买一台性能过得去的 LCD 手机,在去年发布的这些手机里,就只有 iQOO Z8 还有红米 Note 12T Pro 这两台机子知足条件,选择可以说少得可怜。
其他手机要么性能太弱、要么 LCD 屏幕本色不咋滴,别说当主力机,就算是拿来当备机可能都有点够呛,考虑到形势比人强,以是,LCD 党接下来真的可以考虑转投 OLED 阵营了。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好奇为啥都 2024 年了,LCD 手机都快没有未来,怎么还有一帮人守着 LCD。
害,虽然 LCD 比较 OLED,它在比拟度还有可视角度上没啥上风,但它好就好在护眼而且还不会烧屏,像我便是频闪敏感用户,在利用个别 OLED 手机的时候,眼睛总是特殊随意马虎累。
以是前阵子挑两千以内的 1TB 备机,搭载 1.5K 屏幕的真我 GT Neo5 SE 和一加 ACE 2v 我都没选,末了选了分辨率只有 1080P,但频闪表现相对来说算是比较护眼的红米 Note 12 Turbo。
如果有差友想要看到屏幕屏频闪也很大略,我们只要拿其余一台手机,打开相机选择录像,调度快门速率,对着 OLED 屏幕拍就能看到玄色条纹。
个中玄色线条数量反响着频率,黑条越多代表频闪频率越高(黑条越多越好);与此同时白色线条和玄色线条的粗细代表屏幕亮暗各自持续时长(黑条越细越好);而玄色线条颜色深浅则能映射出这块屏幕每次闪烁亮度颠簸有多大(颜色越浅越好)。
当然如果这块屏幕利用的是 LCD,不管在什么亮度下,它都没有黑条,也就意味着没有频闪。
当然屏幕之以是会有频闪,紧张跟它的调光办法有关。
大略来说目前手机有两种常见的调光办法来掌握屏幕亮度,分别是 DC 调光还有 PWM 调光,前者通过调度电流大小来改变屏幕度;而后者则是通过掌握屏幕的亮暗来改变屏幕亮度。
众所周知 OLED 每个像素都可以独立发光。
如果用 DC 调光的办法来掌握亮度,一块 2K 分辨率屏幕,大概有 368 万多个像素点,掌握起来难度大不说,由于每个像素 “ 体质 ” 不一样,在低电压下,每个像素亮度也会有所差异,很随意马虎会导致屏幕亮度不均和偏色。
严重一点的,屏幕一块亮、一块暗,看着就像一块抹布:
而有一整块独立背光源的 LCD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电压给大屏幕就亮,给小屏幕就暗,别提有多省事儿,以是绝大多数 LCD 手机都采取 DC 调光,而 OLED 手机普遍采取 PWM 调光。
由于 PWM 调光实质上是 “ 亮-暗-亮-暗 ” 的过程,只要对屏幕闪烁频率,亮暗坚持韶光还有亮度颠簸进行掌握,就可以达到调度亮度的效果,但这就导致屏幕不可避免存在闪烁或者说频闪。
只不过由于人眼存在视觉暂留,以是屏幕看上去还是常亮状态。
提及来在 OLED 手机刚出来那会儿,很多人根本没把频闪当回事儿,直到用久之后才创造不对劲,从而逐渐开始意识到频闪的危害,网上网友们对付 “ LCD 永不为奴 ” 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而手机厂商这边的反应也挺值得耐人寻味。
一开始厂商对付屏幕护眼的态度是:你要,我就做,在 2019 年 OLED 屏幕刚成为高端主流那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厂商都花心思给手机做了类 DC 调光模式,我们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开启。
之以是叫 “ 类 DC ”,是由于它实际上还是在 PWM 调光根本上改进而来的一种调光办法,它把频闪黑条做的又少又细颜色又浅,使得屏幕在闪烁的时候更加温和,已经非常靠近 DC 调光带来的效果。
当时不少厂商乃至还搞了个 “ 免责申明 ”,提前奉告开启类 DC 调光/低频闪模式后,低亮度下可能会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开启后碰着色偏、拖影等问题可不要怪我,即是是把丑话说前面了。
好在后来他们想出来一个折中办法,那便是让手机在高亮度下连续利用类 DC 调光,但在低亮度下则还是 PWM 调光,不过这个时候,它变成了高频 PWM。
比如把原来 1 秒钟之内闪 360 次的 360Hz 低频 PWM,调度为 1 秒钟之内闪 1920 次的 1920Hz 高频 PWM,当频闪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眼的影响就会减少,相对来说也更护眼些。
而到了 2021 年,手机相继用上能够动态调度屏幕刷新率的 LTPO OLED 屏幕后,厂商对付屏幕护眼的态度就变成了:你说归说,我假装没看到,当时有不少手机都盗窃撤消了类 DC 调光。
之以是厂商会转变态度,是由于那会儿的安卓旗舰开始用上 2K 分辨率屏幕,LTPO 由于可以自适应调节屏幕刷新率( 1Hz-120Hz )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搭配 2K 120Hz 屏幕可以说再得当不过。
而且你们别忘了,那会儿的骁龙 888 和骁龙 8 Gen 1 也是耗电大户,如果不上 LTPO,手机续航大概率会尿崩。
然而在 LTPO OLED 屏幕上做类 DC 调光的难度更大,而且每每还须要屏幕供应商一起合营,那些国产屏幕供应商还好说,像三星这种国际大厂就说不准了。
这里有一个很直不雅观的例子。
我当时印象非常深刻,小米 12 系列里面,标准版没有用上更贵的 LTPO 屏幕,设置里就有供应 “ 防闪烁模式 ”,开启后屏幕就会切换到类 DC 模式:
而利用 LTPO 屏幕的小米 12 Pro 就没这选项,不管在啥亮度下都是 360Hz 低频 PWM 调光:
包括其他品牌推出的好几台机型也是这样的情形。
不说虚的,编辑部有同事乃至由于等不到护眼的屏幕,硬着头皮用了三年小米 11!
而从去年开始,厂商的态度又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险些每家厂商在发布会上
先容到屏幕的时候,都会重点提及 “ 护眼 ”,乃至还做起了各种科普,而且如今各家采取的护眼方案也是大不相同。
像是 vivo X100 系列、iQOO 12 系列就没整什么类 DC 调光,而是主打全亮度高频 PWM 调光;小米 14 则是全亮度类 DC 调光,而 OPPO Find X7 系列、一加 12 系列则是高频 PWM + 类 DC 组合。
究其缘故原由,一方面得益于国产屏幕崛起,这些国产手机厂商可以直接参与到屏幕的深度定制中,乃至发动钞能力跟某个屏幕供应商搞个联合研发也不是弗成,在屏幕开拓阶段提一些哀求自然问题不大。
另一方面,如今手机想在硬件和软件上制造差异化是越来越难,就算有,其他厂商很快也会跟上,大的方向卷完,接下来就开始卷各种细节,从分辨率、刷新率、色准、亮度再卷到护眼,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预见接下来推出的新机,势必也会在护眼这块花更多心思,这么看来的话,虽然 LCD 手机正在逐渐走向没落,但是那些为了护眼而坚守 LCD 的等等党们,或许已经等来了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