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锦素有“寸锦寸金”的美誉。明末清初墨客吴梅村落曾赞颂云锦:“江南好,心裁夺天工。孔翠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个中一句“孔翠妆花云锦烂”,便是特指南京云锦妆花缎,可谓是对云锦纹样及色织技艺的生动写照。在有关云锦织艺的创作口诀中,有“量题定格”“简便得体”“逐花异色”诸说,这是一代代手艺人口传心授、传承至今的技艺办法,更是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主要支撑内容。若细细揣摩,或可将过往流传的云锦织艺口诀作为一把密钥,为我们开启这一古老技艺的艺术之门。
清代松绿地织金满地三多纹锦
清代大红地加金串枝莲妆花缎
清代石青地仙鹤纹补
1 “量题定格”的纹样布局
云锦的纹样布局有其规律可循。织艺工匠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云锦织艺口诀,曰:“量题定格,依材取势;行枝趋叶,生动得体;宾主呼应,层次分明;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可谓将云锦纹样的构成精简概括。
细细道来,“量题定格,依材取势”指的是云锦纹样的布局法则,所谓“取势”,是指纹样构成的详细章法。该口诀明确了云锦纹样“定格”布局,立意在先,“取势”随后,是依照不同题材拟定形式风格的要义。自然,“量题”还蕴含着云锦织艺的多重选项,比如题材和工巧的选用等,这便是口诀所云“行枝趋叶,生动得体”,亦指云锦纹样布局要环绕主题选取构图,达至“量题”与“工巧”的合一。“行枝趋叶”还指涉对纹样素材的提炼,取之造化而得于心源,充分展现出跃然锦上的花繁叶茂。“宾主呼应,层次分明”,则是处理纹样构图的基本规则,构图前需心中有数,将宾主分寸拿捏妥当,使其相互依存、主次分明。“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即强调纹样布局的变革与统一。可以说,这几句口诀是云锦纹样布局的履历之“核”,彰显了纹样布局之妙,也是云锦纹样尽显残酷夺目,宛若天上云霞的艺术源泉。
清代赤色地五彩云蝠龙凤纹妆花缎袍料
清代月白大蕃莲织金缎
2 “简便得体”的纹样设计
云锦纹样设计讲究“叠花自若”,这也是传统织锦纹样的构造特点。云锦被称为“四大名锦”(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之冠,其精髓正在于此。云锦纹样富有形式美感,常见的有单独纹样、连续纹样或联珠纹样、吉祥纹样等多类,纹样设计风格既严谨又富于变革,以“叠花自若”的设计口诀来形容,可谓一语中的。
那么,如何呈现云锦纹样的“叠花自若”呢?创作口诀中有云:“写实于形,简便得体。”所谓“写实于形”,指的是云锦纹样题材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而“简便得体”,可视为针对云锦纹样设计规律的总结,既哀求纹样依托现实摹本“写生”,又要“变革”于生活,高于生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如此处理之法,乃是通过取舍、变革、夸年夜,求得形神合一。例如云锦纹样中的花卉设计,创作口诀有云:“枝不得对发,花不可并生,叠花如品字,发梢似燕飞。”这是设计梅花纹样时的窍门,讲究参差错落,枝梢生动得如燕尾一样,且花朵重叠自若,都雅大方。又如,牡丹是花中之王,也是云锦纹样首选之花,其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乃富贵之象征。其设计口诀有:“小瓣尖端宜三缺,大瓣尖端四五最,老干缠枝如波纹,花头空处托半叶。”意为牡丹花朵的造型饱满且简洁,并采纳几圆几缺的形式来表现大小互异的繁茂花瓣,而枝干则要有波纹般的动感缠绕,隐约浮现锦簇花团,陪衬丰腴夺目的牡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派“国色朝酣酒,天喷鼻香夜染衣”的花中王者气候。
除花卉之外,云锦纹样中利用最多的是云纹。明代以降,云纹花式有近百种之多,包含“行云”“流云”“卧云”“快意云”“四合云”“七巧云”“海潮云”和“骨朵云”等。云锦织艺口诀便有随唱:“行云绵延似流水,卧云平摆像快意;大云通身连气,小云巧而生灵。”短短几句,展现出云纹的组织构造与图案表现的生动气韵。
明代黄地桂兔纹妆花纱
3 “逐花异色”的纹样配色
“玄色缎子,琉璃塔”是明末南京流传甚广的一首民谣的开篇。所谓“玄色缎子”,即以色织来“命题”云锦。这类云锦织艺口诀在明清两朝十分盛行,如曰:“玄色为上,天青次之。”这“玄色缎子”讲究的便是以玄色为底,衬托花色之明丽。“玄色”在清代因避玄烨名讳,故改称“元色”。但无论是“玄色”抑或“元色”,作为云锦纹样的底色标配,是大有讲究的。如妆花缎织物的底色,深浅色织均要考虑与大红、明黄、宝蓝、墨绿等色的搭配。又如以“色晕”作为色彩调和的处理手腕,使得深色底上的重彩花得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清代缠枝牡丹金宝地锦
清代明黄色大洋花纹金宝地锦
质言之,云锦配色追求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的夺目效果,故云锦织艺口诀中有一句名言,叫做“跑马看妆花”,意思是说妆花缎之美,只一瞬间的不雅观望,皆得“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的印象。而为了达到这唯美的视觉效果,“色晕”的调和处理手腕更有其充分的发挥余地。如云锦织艺工匠们总结蝙蝠花色搭配的口诀,有“浅深和韵有色晕”,强调的乃是云锦纹样的用色之美、色晕之美,从而引发出“花外晕包边”的色彩效应,使纹样主题更加光鲜。又如,金银色的“色晕”效果,追求“片金绞边”相得益彰。关于“色晕”的配色口诀,非常看重唱和,曰:“三色晕: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青莲配紫酱;玉白、古月配宝蓝;秋喷鼻香、古铜配鼻烟;银灰、瓦灰配鸽灰;枣酱、葡灰配古铜;深、浅古铜配藏驼……”如是说来,云锦纹样的配色在数百年间不断推陈出新而日益丰满,这是有案可稽的。
云锦织艺历经元明清三代积淀,以美若云霞而著称,代表着我国传统织造技艺的高峰。作为艺匠们实践履历的总结,云锦织艺口诀是手艺人聪慧的结晶。织艺工匠要做到嘴念口诀,脑中配色,眼不雅观六路,全身合营。云锦织艺各种类别的创作口诀的形成,在《明会典》及《舆服志》等文献中有着少量收录。此外,《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二》中也有专门记载,如天子、皇后、皇太后专属的明黄色的配方就有口诀为证,展现出诸多配色技法。由此可见,云锦作为贡品,其精细讲究十分了得。
数百年来,一代代手艺人的口传心授,传承并丰富着云锦这一古老织艺的艺术之美。如今,发掘并保护好云锦织艺口诀,使之不再流失落,既是云锦工巧传承的法宝,亦是留给后代的一笔宝贵财富。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1日 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