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塘五约老街区上的商铺。
“古村落+文创”的独特模式,有效引发了泮塘五约的活力。

泮塘五约引入商户60多家,有茶艺、武术、古琴、音乐传播、拍照设计多种业态。

荔湾

在微改造留下的原样街区空间中,荔湾探索文商旅领悟之路。
在资金压力下,更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以文商旅领悟实现活化,这是荔湾面临的新选择。

微改造作底色不破而立 老荔湾走出了融合新路径

定位为岭南文化中央核心区,广州市荔湾区拥有全市超一半的历史文化街区。
巨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荔湾区开展文商旅领悟奠定了文化根本。
但对一个老城区而言,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附着在年久失落修的西关骑楼、西关大屋等岭南风格建筑中,以及供水、供电、排水、卫生水平不敷的整体街区中。

这使得荔湾区开展文商旅领悟需以城市更新为条件。
荔湾区采取微改造模式进行城市更新,遵照“修旧如旧”整体原则,用“绣花”功夫修补残旧的街区空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岭南西关风貌。

与“拆旧建新”先破后立不同,在微改造的底色上,荔湾区文商旅领悟进行了“不破而立”的探索。
这使得荔湾区的文商旅领悟要在原样的街区空间中进行,兼顾原住民生活习气,一些资金上的压力也亟须办理。

保护

转“征拆”为“绣花”

原貌呈现岭南西关风貌风情

荔湾区拥有7.1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占全市34.9%,永庆坊就坐落个中。
于2016年开放的永庆坊成为不雅观察荔湾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的主要窗口。
在历经“拆旧建新”的全面改造不得后,荔湾区顺势而为采取“修旧如旧”的微改造模式,用“绣花功夫”保护保留了永庆坊,乃至恩宁路片区的西关旧城风貌。

在永庆坊,荔湾区保留了原有“三横五纵”的街区格局,对老建筑传统历史风貌履行立面修复,内部构造先鉴定再加固,更好更细保留老建筑风貌特色,保留骑楼街、麻石路、趟栊门、满洲窗等岭南特色建筑风貌。
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等83处建筑遗产、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予以保留,完成侨房修缮11处,还原1.2公里骑楼街传统风貌。

同样经历了“拆而不得”的文旅景点还有泮塘五约。
泮塘五约位于荔枝湾涌边岭南古村落泮塘村落内,拥有900余年的历史秘闻,至今仍保留清朝期间范例朴素的乡土聚落风貌特色和完全格局。

2007年,因荔湾湖公园扩建,荔湾湖公园边上的泮塘五约被列入征拆范围。
500户居民中有300户赞许迁走,征拆事情陷入结束。
2006年,泮塘五约的改造因“微改造”迎来转机,成为广州首个以“保留”为目的的城市更新项目。

泮塘五约的改造在坚持现状格局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最大限度保留古村落原有肌理,对建筑物进行局部重修、功能置换、保留修缮,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保护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完善根本举动步伐。

在此原则下,泮塘五约改造项目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分两期进行。
在改造中,荔湾区对历史建筑进行勘察评估,针对建筑构件残旧、外墙脱落平分歧环境,采纳相应的修缮方案。
荔湾区还梳理了泮塘五约的村落庄社会组织关系和村落庄宗族体系,在此根本上明确原有街区格局在承办民俗活动、承载社会交往上的独特浸染,在改造中尊重街区格局,复原镇水石狮与社稷之神石碑等历史地景,使三官古庙、龙舟埠头、石匾楹联等标志物各安其位,保留“青砖屋、黑瓦顶、麻石道、古树木”等历史要素。

现仍居住于泮塘五约的原住民接管媒体采访时谈及,泮塘五约的历史文化,只要人未迁走,就能够传承下去。
当前,泮塘五约有60%以上的原住民。

永庆坊和泮塘五约为荔湾区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开了一个头,起到示范浸染。
广州市共有26片历史文化街区,荔湾拥有14片,占全市54%。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原住民不会因城市更新,搬家异地。
个中涉及到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居民建筑,也将以“修旧如旧”的办法得到最靠近原貌的呈现。

今年4月,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培植指南(试行)》,强调了对历史街区要科学保护,重视以用匆匆保,明确了培植内容和哀求。
广州市一级也有《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方案》等系列文件护航历史文化保护。

为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进行把关,确保改造事情不走样,荔湾区发布了《荔湾区关于在城乡培植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履行方案》,并同步配套制订了事情机制和干系指引文件。

2024年荔湾区政府事情报告提到,用足“绣花”功夫,高标准完成耀华大街、多宝路、恩宁路、和平中以及高下九—第十甫等历史文化街区首开区改造,推动华林寺等8个历史文化街区启动培植。

从荔湾区住建局理解到,当前,逢源大街-荔湾湖街区已落成;耀华大街、多宝路、恩宁路、和平中、高下九-第十甫(一期)等5个街区正在对标永庆坊,高标准推进履行;高下九-第十甫(二期)、昌华大街、光复中等7个街区正在同步推进现场履行,光复南街区正在推进履行方案报批。

活化

不同领悟模式共存

文旅or商旅,荔湾伺机而行

永庆坊和泮塘五约也是荔湾区在微改造后的街区空间中进行文商旅领悟探索的样本。
它们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文商旅领悟模式,但都得到来自外界的高度认可。

2020年8月,永庆坊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验收和授牌,2022年1月再次荣获国字招牌——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永庆坊二期在2020年12月25日全面开街,高峰时节游客流量增加到18万人次/日。

泮塘古村落作为街区乐购新场景入选广东省首批50家“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名单。

如果一定要从“文商旅”三个字中差异两者的领悟方向,那么永庆坊倾向“商旅”,泮塘五约倾向“文旅”。

现如今走进永庆坊,岭南特色小吃和文创产品等与传统建筑融洽共存,让市民游客有许多机会掏钱买单。
荔湾区住建局先容,永庆坊开街以来,坚持以“家当升级”抖擞经济新活力,重点以“文化引领、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甄选高品质、做强夜经济”为业态导入原则,全面推进招商。

永庆坊一期致力成为国民品牌焕新首选的城市展厅,先后引进了永庆食集、老字号南信双皮奶等30多家特色品牌。
永庆坊二期致力打造广州城西“夜经济”地标,打造引进了以粤剧为主题的瞻云酒店、老字号东湖酒家等。

泮塘五约则完备不同。
在这里,你不会遇见如永庆坊一样多的消费机会,但是本土岭南水乡环境、非遗文化空间,以及原住民生活场景会让你环绕着“文化”有多层次的感想熏染。

荔湾区向泮塘五约有方向性地引入艺术家工匠作坊、新青年艺术创作事情室、传统文化展示互换空间。
目前,泮塘五约所在的逢源大街-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已经引入商户60多家,既有茶艺、喷鼻香道、醒狮、武术、古琴等传统文化业态,也有音乐传播、绿植休闲创作、拍照设计等年轻时尚业态,形成了“古村落+文创”的独特模式,有效引发了古村落活力,提升了街区人气。

永庆坊旨在激活消费,泮塘五约旨在激活文化。
前者有更直接的消费收益推动商家保持活力,对付后者,荔湾区采取了合约形式。
该街区建立了7项业态准入门槛和相应的退出机制,通过条约文书的形式与进驻商户约定文化业态经营范围、每天及每周开放韶光(每周不少于6天、每天不少于8小时),每年定期举办文化互换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

泮塘五约践行了荔湾作为岭南文化中央核心区的一份义务,更像是一片给岭南文化从业坚守者供应的一份乐土,成为他们相互互换、展销产品的利益所。
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来到这里,从荔湾区文旅领悟中央理解到,泮塘五约所引入的名师事情室,95%以上来自荔湾区外。

在活动的举办上,永庆坊和泮塘五约也有些许不同。
永庆坊的活动更显时尚,泮塘五约则更显传统。
泮塘五约所在街区内的艺术家工匠与泮塘村落民共同创作了首支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主题背景的歌曲《泮塘之约》。
荔湾区还约请本村落新旧村落民,以第三方视角讲述泮塘故事,编辑出版《泮塘古仔》。
这些都透露出荔湾区在泮塘五约的“文”高下功夫。

永庆坊和泮塘五约的一大共同点表示在,均是在微改造后的空间中进行文商旅领悟。
其不仅表示在街区空间得到了原貌展示,还表示在街区既是旅游景区,也是居民社区。
泮塘五约原住民比例达较高,荔湾区选择突出“文旅”,也是为原住民留住一份少受打扰的清净,少了一份永庆坊的热闹鼓噪。

更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将会如何参考永庆坊和泮塘五约在文商旅领悟上的履历,这一问题目前大众仍未得知荔湾区将如何决议。
财政资金的压力是影响选择的关键。

保障

文商旅自我造血能力提升

荔湾亟须缓解资金压力

在“拆旧建新”的模式中,政府部门卖力地皮收储和拆迁赔偿,然后向企业出让地皮利用权,收取地皮利用费,实现资金链闭环。
但微改造不同,作为公共做事的供应方,政府部门不仅无法依赖“拆旧建新”的模式的城市发展募得资金,反而还要为眼下的民生硬举动步伐投入资金。

而政府部门能做的便是,争取来自市场的支持。
在永庆坊项目上,荔湾区为缓解资金压力,通过BOT(培植-运营-移交)办法引入广州万科作为互助企业,由万科卖力改造和运营,15年运营期满后,将项目无条件移交回政府。

通过这一模式,荔湾区在永庆坊项目上办理了资金压力,但泮塘五约项目的资金压力则一贯存在。
泮塘五约在完成微改造后,由区文旅领悟中央牵头管理运营,区内给予人财物方面的支持。

顶着这份资金压力,荔湾区才能在泮塘五约的家当导入准则方面,节制更多主动权,乃至可以直接更优惠的租金,吸引更优质的岭南文化传承保护人士来到荔湾,来到泮塘五约,丰富岭南文化中央核心区的内涵。

当前,面临更大范围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这份资金压力来得更明显。
荔湾区住建局回答南都采访时表示,目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资金来源,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补、专项资金支持;二是区财政资金,紧张通过申请专项债办理。

6月21日,荔湾区住建局发布《广州市荔湾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工程绩效自评报告》。
该报告所提项目方案范围包含了6个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41.32亿元。

2023年,荔湾区一样平常公共预算总收入136.82亿元,一样平常公共预算总支出136.45亿元。
两相比拟,可见荔湾区缓解资金压力的紧迫性。

不过,初有成效的文商旅领悟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造血,数据显示造血能力有所提升。
荔湾区商匆匆局重点打造大西关(高下九-永庆坊)岭南特色商圈,在商圈发展中特殊把稳发挥岭南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吸引力,结合永庆坊、高下九等重点商业点位发展、打造岭南文化引领型国际消费中央。

春节期间,大西关(高下九-永庆坊)商圈日均客流量超35万人次,个中永庆坊(含粤剧艺术博物馆)春节期间最高日人流量达11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44.5%。

在经济数据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能直不雅观表示文商旅领悟在消费上的效益。
近5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荔湾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87.49亿元,2023年为711.15亿元,比较增长34.42%,远高于同期GDP增速。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荔湾区推动城乡区域折衷发展,确立了“南片反哺北片,北片支持南片”的事情思路。
荔湾希望用南片区(即芳村落一带)的地皮开拓和家当发展,为北片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老旧小区微改造等供应资金上的支持。

针对是否会采取BOT模式,缓解更多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资金压力,荔湾区住建局回答表示,每个历史文化街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现状问题,BOT模式的详细运用受到多种成分的影响,须要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