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清平乐》图片,图为刘娥)
近日,由王凯、江疏影领衔主演的《清平乐》大热,这部电视剧是根据郭瑞祥所著的《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拍摄的,以北宋宋仁宗赵祯的人生经历为线索,讲述了其从少年登基到逐渐把控朝政,开启了北宋繁荣的太平盛世。
然而,提及宋仁宗,电视剧中皇太后刘娥是一个绕不开的角色。
笔者很小很小的韶光就听父亲讲起这“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说的是宋仁宗母亲李宸妃生了仁宗,宋真宗皇后刘氏妒忌,欲杀李妃所生之子,由于宫女与寺人保护,并以狸猫换下太子,才使人带太子蒙混出宫得以幸免于难,然而李宸妃因生下“怪胎”被打入冷宫,后流落到民间。几年后仁宗继位,大臣包公放粮陈州寻访到李氏,母子才得以相认。我听了觉得到新奇而又故意思,皇宫中的女人很不幸,自己生了太子,却遭到诬陷,实在是可怜。
那么,北宋年间这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
一、川妹子刘娥宋真宗天子便是那个签定“澶渊之盟”后又大肆封禅的赵恒。
宋真宗赵恒晚年,得了半身不遂,凡事都听决于皇后刘娥。
提及刘娥,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大传奇式人物,可以说是从丑小丫变成白天鹅的典范。
这刘娥是益州人,是川妹子,她只以是编出其祖父从太原来的“故事”,无非是想伪装北汉刘氏皇族的支属,抬高自己的门第而已,实在其祖其父彻里彻外的蜀地汉人,根本就不是北汉皇族沙陀人。
据《宋史》中说:刘皇后自小就父母双亡,由其姥姥带大,十二三后,被“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实在这记载值得把玩,一个银匠因何把一个少女带到京城?实在这刘娥十二三就被卖给了龚美做老婆,以“播鼓”为龚美招徕买卖。
时为襄王的宋真宗某日微服来到街上溜达,一眼就看上这如花似玉的川妹子,便给了龚美不少金银,把这小美人带回襄王府中藏娇(这宋真宗蛮够意思的,当了天子后,让这龚美改姓刘,以刘娥的兄长身份,封他官,后来做到武胜军节度不雅观察留后,六十岁后善终病去世,可见这刘娥旺夫呀)。
一个皇子纳了一房小妾,自然没人敢说什么,然而宋真宗的干娘(奶妈)不知由于什么,同是出身低微,却看不上刘娥卑贱的身份,跑到宋太宗这里打了小报告,说这刘娥是妖媚。
宋太宗闻知,自然不高兴,时为太子,未来的皇上,竟然纳了这样的小妾,让他休掉。
赵恒彻底被这风情的刘娥所迷,表面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刘娥送出王府,安排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王宫指使张耆家中,时时时地来幽会。
二、幸运地成为皇后宋太宗一去世,赵恒登基,是为宋真宗,立马又把刘娥接回宫中立为美人,又晋封为德妃。
深究宋真宗迷恋刘娥的缘故原由,一来这川妹子貌天成,风采了得,二来估计是这刘娥破瓜早,深谙云雨之事,比起宫中那些大家闺秀,别有一番诱人之处,能够侍候得宋真宗满意。
赵恒的原配是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八女,是真宗赵恒为襄王时其父宋太宗给聘娶的,被封为莒国夫人,可惜,这潘氏命不好,真宗没登基前,二十二岁就去世了(真宗登基后,追封潘氏为皇后)。
宋真宗当了天子后,第一任真正的皇后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儿,真宗为襄王时,封秦国夫人。宋真宗登基,册立为皇后,谁知,十年后这许皇后也去世了。
听说皇后位一空缺,当时有资格入选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沈秀士,宰相沈义伦的孙女,其父沈继宗是光禄少卿,这纯粹世家官宦的千金小姐;另一个便是刘娥,宠冠后宫,令宋真宗神魂颠倒。
皇后位空缺,自然沈秀士由于家族影响,呼声压倒刘娥,大臣们险些众口一词,力荐沈才子为后。
然而宋真宗意属刘娥,要立刘娥为皇后,朝臣们激烈反对,翰林学士李迪进谏曰:“妃(刘娥)起于微寒,不可以母天下!
”
宋真宗根本不听这一套,武断立刘娥为皇后。
三、帮助宋真宗处理国家大事这个刘娥,不仅仅俊秀又妩媚,其天性敏悟,通达书史,对朝廷大事小事,熟记于心。
宋真宗退朝后,批阅天下奏章,直至深夜,这刘娥就陪着,而且帮助批决奏疏,一同理政,宫中有什么事,她都能援引以往故实,处理的妥停当妥善贴,可见,这许多东西天赋与存心很主要,刘娥不是那种凭俊秀与风骚惑君的女子。以是,宋真宗对她又敬又爱,也开启了宋朝后宫干政的先河。
天禧四年仲春,宋真宗得了风疾,不能理事,政务多由刘娥裁决,大臣寇准、李迪等人深以为忧,认为皇后干政,国之大忌,暗中谋划让太子监国。不想走了风声,寇准被罢相,贬知相州(实在,太子赵受益是刘娥的侍女李氏所生,以是被真宗封为秀士)。
不久,宦官周怀政又谋立太子受益即皇位,奉宋真宗为太上皇,罢黜刘皇后。
此事又透露了,被参知政事丁谓知道,报告给宋真宗。
宋真宗龙颜大怒,下诏处去世周怀政,把寇准又一次贬为道州司马。
随后宋真宗下诏,表示军国大事依旧由自己亲决,“别的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枢密等参议施行”,而实则许多大事由刘娥决定,正所谓“太子幼(十来岁),非中宫不能立;中宫非倚太子,则民气亦不咐”。
四、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一年后,宋真宗去世了,遗诏太子赵受益更名赵桢,柩前登基,是为宋仁宗,时年刚刚十三岁。
大臣王曾奉遗诏拟制书,“命皇后权处罚军国事,辅太子听政。”(这还有一个小插曲,权臣丁谓想去掉“权”字,由于“权代表“暂时”的意思。丁谓此意,并非是想给刘皇后加权力,实是想打着刘皇后的幌子,由他来操纵朝廷。王曾力争,认为“权”字不能去掉,不可坏了祖宗成法,丁谓无奈,只得允从。)
丁谓大权在握,奏请太后(刘娥)御别殿,由宋仁宗理政,这样丁谓就可以大权经办(这丁谓太鄙视了刘娥的能力)。
刘娥(时为刘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宣谕丁谓,质问他:“天子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
于是,刘太后与宋仁宗小天子同处大殿,垂帘听政。
闻知雷允恭与丁谓勾结,想架空她,便处去世雷允恭,贬丁谓于崖州(本来,刘太后也想处去世丁谓,大臣进谏认为仁宗刚登基处去世大臣不吉,才从轻发落)。
刘太后任吕夷简、鲁宗道为参知政事,王曾同平章事,完备统揽了朝中与宫中所有的大事,虽然垂帘听政,实际上犹如天子一样,也让她有了些想法。
某日,刘太后问参知政事鲁道宗说:“武则天是什么样的帝王?”
鲁道宗为人正派又聪明,当然听出这弦外之音,直言回答:“武后,是唐朝的犯人,差一点坏了江山社稷!
”
刘太后听了沉默了。这刘娥分明是仰慕武则天,想走武则天当女皇,闻自己倚重的大臣反对,也只好作罢。
一日上朝,那些巴结刘太后的人哀求立刘氏七庙以显爱崇,鲁道宗出面反对:“若立刘氏七庙,天子家该立几庙?”
不久,刘太后与宋仁宗一同拜佛,刘太后想安排自己的凤辇在小天子的仪仗前面,鲁道宗又一次站出来劝谏:“夫在从夫,夫去世从子,妇人不能在前!
”刘太后望了望他,只好如此。
鲁道宗规谏,总会给刘太后“面子”,把握尺寸,当时的秘阁校理范仲淹(我们的大文人呀)可不管这些,某日,他上书曰:宋仁宗在宫内朝拜刘太后,是里手人礼,当然可以的。但是,天子与百官同在朝堂而向刘太后施礼,有违君主礼仪。
范仲淹的上书,可把当时的宰相晏殊吓的不轻,他把范仲淹唤来好一顿训斥:“你小子如此狂率邀名,这不是连累我吗?真后悔当初荐你为官!
”
范仲淹正色回曰:“我正是怕别人议论您推举我当官而不称职,才直言上疏,想不到本日反以忠直得罪了您!
”
晏殊望了范仲淹好一会,无言以对。
刘太后十分不喜好范老夫子这种倔强耿直的人,便找了个情由外放到河中府为通判,纵然如此,范仲淹依旧上书,请刘太后还政宋仁宗。
五、宋仁宗生母转眼到了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仲春,先帝宋真宗的妃子李氏病逝,按理宫中去世一个先帝妃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李氏分外,是宋仁宗的生母。
北宋真宗天子赵恒登基,皇后刘氏身边有一个小侍女李氏,杭州人氏,自小入宫侍候刘皇后,文静寡言,清秀淑丽,聪明伶俐,不张扬也不显摆,让生性霸道的刘皇后很是喜好。
刘皇后虽然得到宋真宗的宠幸,雨露倍施,便是一贯没有怀上龙种,看到别的妃子持续赓续有孕产子,虽然都没有活下来,内心还是十分焦急的,就把李氏这个小丫头派到宋真宗身边当司寢,司寢是宫中女官,也便是专管侍候皇上睡觉,铺床盖被的。
李氏来到宋真宗身边,也是一点也不招摇,丝毫也没有勾引宋真宗的意思,文静秀气,自是与其她的宫女不一样,宋真宗自然也对这情窦初开的小宫女发生了兴趣,临幸了她。
不久,这李氏就怀上龙种,让宋真宗龙颜大喜,十分宠爱,让这小“司寢”随时侍候旁边。
初秋时节,薰风缕缕,日丽花开,李氏陪着宋真宗游御花园,由于有身孕,登临亭台时已经是娇喘不止,欠妥心把插在头上的玉簪坠落,掉下亭台,李氏花容失落色,有点恼火,风骚天子赵恒还是第一次看到李氏如此,不由笑了,丁宁寺人去给捡回来,并且暗想:如这玉簪完璧璧还,没有一点丢失,这小娇娘会给自己生一个皇子。
当寺人捡回玉簪,宋真宗拿得手中一看,无缺无损,霎时愉快得如一个孩子似的,亲自插到李氏头上,喜逐颜开,让所有人都有点懵圈了。
晚上,宋真宗搂着李氏,抚摸着她那挺起的肚子,美滋滋的,当李氏那丰腴的裸体偎紧了他,不由兴致勃然,也顾不了李氏有孕在身,好一阵摧花揉蕊,这李氏默切合营,让宋真宗心满意足。
转眼已经是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如愿以偿地为宋真宗生下一个宝贝儿子。
圣上得子,宫中欢庆,宋真宗春风得意提及那玉簪之事,李氏才知那日皇上高兴的缘故原由。
这已经是后妃们给宋真宗生下的第六个儿子,但那几个都先后去世了。真宗给这李氏所生皇子起名赵受益,李氏也被封为秀士。
李氏生下皇子后,刘皇后就把这儿子抱过来精心抚养,视如己子。
李氏自然不敢说什么,由于刘皇后是她的主子。
赵祯一贯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总把刘皇后当他亲妈,而宫中的寺人与侍女谁也不敢透漏半点真话。
刘太后本打算以宫人的丧礼丁宁了。
由于李氏生平深默,忍辱负重,宋仁宗不知道这李氏是他生母,但朝中大臣知道,时为丞相的吕夷简就力主葬礼从厚。刘太后知道接着下去会坏事,立马散朝,拉着宋仁宗回宫,避开这敏感的话题。
然后私下把吕夷简找来,问他什么动机?责怪吕夷简挑拨他们母子关系。
吕夷简从容地对刘太后讲:太后如果不考虑后果,那我什么也不说了;如果还顾念后人,就理应厚葬。这弦外有音呀!
刘太后转念一想,便是自己去世后,宋仁宗知道真像又如何?在她心目中,仁宗生母便是一个宫中侍女。
在吕夷简坚持下,以皇后规格厚葬了李氏。
李氏去世后,刘太后心中忧郁,一年后,刘太后病重,她特意服天子袞冕,到太庙见礼,过了一把“女皇”瘾。不久,便去世了,活了六十五岁。
六、人言真是不可信见刘太后去世了,仁宗的弟弟荆王赵元俨见告仁宗,这李氏是他的生母,并见告他李氏在世时受尽折磨与屈辱……
宋仁宗闻知如五雷轰顶,号啕痛哭不止,悲痛不已,想不到自己贵为天子,生母却落下如此悲惨的了局。
赵祯便尊生母为皇太后,赐谥庄懿。宋仁宗亲临洪福院祭告生母,更易梓宫,重新下葬,命母舅李用和开棺验视。
当棺材打开,宋仁宗与大臣们大吃一惊,棺内灌满水银,李氏安祥如生,身穿的皇后衣服,这分明是最高规模的丧礼呀!
宋仁宗长叹道:人言直是不可信呀!
面前所看到的,不是人们说的那样呀!
无论自己的生母李氏与自己的养母刘太后,都是该当让他铭记尊重的,仁慈的宋仁宗,厚待刘太后家族,对自己的生母李氏家族也是宠爱有加,李氏的弟弟李用和任彰武军节度使,检校侍中。
这便是历史上那个被后人传的神乎其神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传说”害人呀!
女人,都有其天性妒忌的一壁,宋仁宗生母生平懦弱,自然令人同情;而刘太后出于寒微,临朝几十年,“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对北宋王朝的统治实是有功。
因之,回眸历史,我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李氏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如果早就张扬出实情,不是哑忍,那么她与刘皇后将有一场誓不两立的争斗,或许能否当上天子都难说,还有可能连累儿子的性命。而刘太后也有许多值得弘扬的地方,抚育李氏之子引来流言蜚语,并被后人丑化歪曲。便是在当时,刘皇后预闻朝政,得罪了一些大臣,这些人就给刘皇后造了许多传闻,后人更是编了《狸猫换太子》的“传奇”。
人无完人,不要给人戴上脸谱,打上标签。
刘娥刘太后,虽然出身卑下,但号令严明,恩威加于天下,施政有很多称道的地方,大事有理有节,实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太后。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推举:
热剧《清平乐》中称天子为“官家”,你知道来历吗?
征方腊班师回朝,阮小七被封了个盖天军都统制,这是多大的官儿?
中国最伟大的人来自于一个单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