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卷”成为陶瓷行业热词,各品牌进入激烈的“群雄混战”阶段,而内卷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是产品严重的同质化,另一方面,随着瓷砖价格卷出天涯,不少陶瓷企业、品牌试图捐躯产品的“质量”换取“超低价”、“更低价”,期望以此开拓更多的客户,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有生产厂家直言,“宁肯亏去世自己,也要卷去世同行”,以没有更低,只有最低的瓷砖价格争取订单。
但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是,瓷砖质量越来越差。
有贴牌商说道,“9块多一片的瓷砖都出来了,可想而知质量能好到哪去。

还有陶瓷厂家发卖职员坦陈,自己从2007年入行,干了17年陶瓷,眼睁睁地看着瓷砖砖坯一年比一年薄、品质一年不如一年,价格一年比一年便宜。
“大家都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但终极还是让步给了价格,却又无力改变,也不敢改变。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一句旧调重弹、耳熟能详的话。
但是,面对激烈的价格战,许多陶瓷企业只能随波逐流,急于求成而乱了品牌定位与计策支配,降落了质量指标,放松了品控标准,减少了做事内容……终极形成恶性循环。

从业者集体吐槽瓷砖质量越来越差

碎砖、崩瓷、R角、平整度差……

那些被频频吐槽的瓷砖质量问题

“离了大谱,本来想着品牌瓷砖售后好,结果到货之后瓷砖大小规格居然有差异,瓦工说根本没法铺贴。

“我是按照网上所有的避坑视频选的砖,结果收到货立马傻眼,瓷砖表面有明显水波纹、R角严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明显……”

近两年,在消费降级趋势的影响下,价格逐渐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瓷砖的紧张成分。
与此同时,陶瓷生产厂家之间也为了凸显自身品牌的价格上风,价格战一度愈演愈烈。

低价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瓷砖质量的下滑,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批发商、贴牌商、装修公司、终端用户等都对瓷砖质量下滑有着直接的感想熏染。

有贴牌商说道,想买样板回来看看产品怎么样,结果部分瓷砖在运输过程中就已经断裂了。
而且现在普遍问题是瓷砖面釉克数在降落,釉层很薄,坯体颜色也没有以前正了。
由于质量问题,退货、重新生产的征象也比较普遍。

企业供图,仅作形象展示,图文无关

其余,也有批发商表示,在一些陶瓷产区,动辄日产6万㎡、7万㎡大线,烧成韶光不敷,有些瓷砖乃至会涌现“夹心”的征象,瓷砖硬度不足,在后期运输、铺贴过程中随意马虎发生断裂征象。

也有消费者说,其买的750×1500mm规格瓷砖一共86片,末了送到家只剩下74片,别的的不是断在运输的车上,便是碎在了从小区车库到家门口的路上。
第二天开始贴砖的时候,铺贴现场又烂了4片。
过程中有须要加工的瓷砖,从家里运输到加工厂的路上,砖又碎了。

此外,也有装修公司卖力人反响,现在的瓷砖崩瓷情形也较为常见,“取调平器或者做美缝的过程中,崩瓷的情形很多见,而且换砖的风险也大,在敲砖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导致阁下的瓷砖崩瓷,这些都是业主不能接管的。

陶Sir在干系投诉网络平台搜索并大致罗列了2024年终于瓷砖质量问题的投诉内容,涵盖色差、平整度差、崩瓷、釉面脱落、R角严重等多个问题。

2024年网络平台关于瓷砖质量的投诉内容

两个批次存在色差问题,货不对板瓷砖大面积边缘不平整、呈波浪形,严重影相应用鱼骨纹木纹瓷砖中线对不齐,影响效果瓷砖掉釉面,清理不干净瓷砖表面存在大量玄色斑点瓷砖表面划痕问题严重瓷砖崩瓷瓷砖外包装没有批次号,铺砖后涌现水波纹、R角等问题直播间购买的瓷砖发货后大量瓷砖边角断裂,表面平整度不好铺贴过程中涌现高低不平征象……

上述问题的背后是,行业价格战不断升级,不少厂家为“省”本钱,瓷砖质量越来越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内卷与价格战无法躲避,虽然更低的价格在短期内能够刺激陶企销量,但同时也埋下了“质量”的隐雷,导致品牌代价的流失落。

企业供图,仅作形象展示,图文无关

质料品质低落、产能拉大、烧成韶光缩短……

降落了本钱,捐躯了品质

当下陶瓷厂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为了降本增效,部分陶瓷厂会不同程度地压缩原材料及生产各环节的本钱,让产品更具价格上风,这是导致瓷砖质量越来越差的紧张缘故原由。

一个明显的征象是,当下不少陶瓷厂对原材料的选择,已经从过去品质和价格平衡的维度,过渡到单一价格维度。

有上游供应商表示,“现在供货价越来越低,原材料品质也大不如前,市场上的好材料不多了,陶瓷厂要低价,那品质低落是一定的。
过去大家还在谈品质,现在只谈价格,对原材料的选择也从过去的‘好用’,逐渐变为‘能用’。

随着原材料品质的降落,瓷砖坯体强度越来越差,尤其对付大规格瓷砖而言,规格越大,对坯体的强度哀求就越高,如果原材料或者生产环节有所颠簸,会直接表示在产品质量上。
同时陶瓷厂为了进一步压缩本钱,瓷砖釉面也越来越薄。

与此同时,近两年新建技改的超级大线越来越多,日产能动辄6万㎡、7万㎡。
一些陶瓷厂通过拉大产能、缩短烧成周期的办法,大幅降落生产本钱。

有行业专业人士曾坦陈,“我们开拓了一代代新产品,创造一个个新观点,但在产品质量上并没有进步,反而越做越差。
”面对“开源”和“节流”的选择,部分陶企选择了“节流”,但对付大部分中小陶企而言,可能由于生产技能、制造设备跟不上,管理风雅化程度不足等成分,难以做到最大程度把控本钱,因此只能通过降落品质的办法降落本钱。

“贪便宜”才是智商税

一味忽略品质、盲目低价很难长远

当下,瓷砖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加之市场成分,陶瓷企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价格战此起彼伏。
但对付普通消费者而言,同样在消费降级趋势的影响下,面对花色、纹理、釉面效果差不多的瓷砖产品,其无法判断详细的产品质量,因此“低价产品”逐渐成为抢手货。

在新媒体平台,“价格低”“广东砖”成为消费者选择瓷砖的两大紧张成分。
乃至在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大量博主为了销量无底价“乱报价”,迎合用户对低价的需求,并以“瓷砖制造的差异不大,本钱都差不多,不要交智商税”等看似知识科普的辞吐误导用户。

在低价的使令下,瓷砖价格是越来越便宜,但瓷砖质量也越来越差。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事实上,瓷砖虽然从外表看都差异不大,但不同的厂家有自己不同的生产标准,标准不同,瓷砖质量也千差万别。
相应地,贪便宜买的瓷砖后续涌现问题,那才是妥妥的“智商税”。

即便在这样的趋势下,陶瓷行业仍旧有一批品牌陶企坚持品质便是品牌的生命线,通过产品创新拓宽市场。

瓷砖之以是低价,许多厂家是通过压缩本钱换来的贬价空间,以质换量。
一味地以压缩本钱捐躯产品质量换取低价上风的做法,必定很难长远。

(正文完)

企业供图,仅作形象展示,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