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强度大,一线老师傅稀缺;收入上不去,部分年轻人干一两天就走

电梯维保工人“难招难留”困境如何破解?

业内人士表示,规范行业发展、避免低价竞争、提高从业者报酬是关键

阅读提示

电梯维保工人难招难留困境若何破解

近年来,我国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但电梯维保工人却面临较大缺口。
在从业者看来,电梯维保市场的规范化程度未能同步提升,低价竞争、报酬偏低,影响了从业群体的事情积极性和稳定性。

“招聘电梯维保职员多少,从事电梯事情2年以上,中级技师以上,月薪4000元~6000元。
”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多家电梯维保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发出招聘关照,但真正招到工人的企业却不多。

理解到,由于电梯维保工人面临随时待命的高压事情状态,且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常常不被用户理解,再加上电梯保有量持续增长等多重成分影响,电梯维保工人“难招难留”问题正在加剧。

不分昼夜,24小时待命

9月7日晚10点,重庆高新区康居西城小区一幢居民楼的电梯间内,重庆米高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高电梯)的维保职员旦俊和同事整理好工具后长舒一口气:“希望本日晚上别再接到电话了。

今年是旦俊从事电梯维保事情的第13个年头,身为高等技师的他目前担当维保站点站长,带领10名维保职员,承担着片区500余台电梯的日常维保和急修任务。

按照干系规定,每部电梯每15日要进行一越日常保养。
常日来说,日常保养和急修值班各有班次分工。
然而,由于人手不敷,即便作为站长,旦俊也要卖力所在区域的急修任务。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急修职员都得24小时待命,半夜爬起来接任务是常有的事。
”旦俊表示,每次电梯维保须要2名维保员,一个单元楼保养下来,须要在电梯井道内连续作业1个小时旁边。
电梯是机电一体的特种设备,每台电梯有上万个零部件,维保职员要节制一定的电气知识,还得负责仔细,任何一个疏漏,都会留下安全隐患。
此外,还要进行扫灰、爬高档体力劳动。

“由于事情强度大,年纪大了就不适宜在一线维保,只能做技能支持。
公司也不断招新,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脏苦累,收入也不高,有人干一两天就走了。
”旦俊说。

招人难,留人也难

查询线上招聘平台创造,不少电梯企业均哀求招聘具备2年以上事情履历且具备中级以上技能等级的男性维保工。
还有不少企业打出急招、招学徒等字样。
致电个中一家招聘企业,对方表示:“没有《特种设备作业职员证》或者没有技能等级,企业都可以卖力培训、取证,但哀求应聘者承诺2年不离岗。

“电梯维保行业一贯处于招人难、留人难的状态。
”米高电梯总经理张平生坦言,当前,随着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维保职员面临较大缺口。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电梯维保工从培训考证到独立上岗至少要两年韶光,而想成为一名技能好手,至少须要8年的韶光。
另一方面,维保职员的人为不高,一样平常月薪在3000元旁边,干得好的能到5000元旁边。

另有多家电梯维保企业卖力人透露,至少每半个月一次的电梯维保办法,致使运维本钱居高不下,加上电梯维保市场长期存在恶意竞争,一些维保企业通过压低维保用度抢占市场,导致维保工的报酬提不上去。
例如,一台30层的厢式电梯,正常的月维保用度在500元旁边,但有的公司可以将价格压到200元以内,不幼年物业公司为了省钱就会选择报价低的单位。

在旦俊看来,电梯维保行业长期缺人除了待遇上不去、事情强度大以外,用户的不理解也是导致行业留不住人的主要缘故原由。

一次,旦俊卖力的片区,某居民小区电梯晚上发生故障,导致职员被困。
旦俊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并很快将被困职员救出。
但对方却一贯埋怨他速率太慢,并且称自己受到了惊吓,身体不舒畅,哀求就医。
旦俊只好走公司的电梯保险,并陪着用户到医院检讨。
“无论用户怎么责骂,我们只能听着、耐心阐明,不能与用户正面发生冲突。
”旦俊说。

规范行业、提高报酬是关键

“我从毕业起就扎根电梯维保领域,深知这是一份既须要博识技能又磨练耐心与任务感的事情。
”旦俊表示,近年来电梯数量激增,但维保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却未能同步提升,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康健发展。

“我们期待的是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技能和做事成为竞争的核心,而非价格战。
”旦俊感慨道,只管公司的薪资报酬在重庆电梯维保领域处于中上水准,但由于行业内普遍存在报酬偏低问题,让不少精良人才望而生畏,也影响了在职职员的事情积极性和稳定性。
在他看来,提高从业者的报酬,不仅是对维保工人费力付出的认可,更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关键。

重庆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何永先容,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电梯维保单位、利用单位的监管辅导力度,勾引物业做事企业建立良性循环的市场运行机制,及时淘汰事情和评价较差的维保单位,以进一步优化电梯维保市场环境。

在企业层面,一些公司也在动手提升员工报酬、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张平生见告,公司目前有100余名维保工人,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等办法,抓好入职员工的“传、帮、带”,搭建扁平化、去层级的企业架构,为年轻员工创造了承担主要项目的机会,让员工可以在岗位上提升技能水平和薪资报酬。
同时,企业还持续强化对一线维保职员的人文关怀。

采访中,还理解到,目前,重庆多家电梯维保企业正积极与职业院校建立长效互助机制,采纳“订单班”培养模式及校企联合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平台等办法,培养并运送电梯维保专业人才。

本报 黄仕强

《工人日报》(2024年09月13日 06版)